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京报:砍树前为何不征求民意

2011年03月17日 08:4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多年前,郑州市因修建“四桥一路”砍伐梧桐树,曾受到市民抗议。如今,南京市因修地铁要迁移1100棵行道树(其中200多棵是梧桐树,部分树龄80年),自然又引发不满。南京市民给行道树系上绿丝带,发起了保护梧桐的活动。日前,南京将就修地铁迁移梧桐树方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3月16日《扬子晚报》)

  说实话,地铁施工方真够作难的,既面临古秦淮河床暗挖施工危险系数大的地下环境,确保安全施工,还得尽量不采用明挖手段以减少梧桐树移栽。可问题是,这些情况此前并不为当地市民所知晓,他们更关心的是参天大树一旦消失所引发的不适。这本是情理中事。相反,让市民主动站在地铁施工方的立场上想问题,却有点强人所难。

  在地铁施工与梧桐树的关系上,施工方与市民的兴奋点和关注点不同,双方的信息又不对称。因此,尽管初衷和目的都是希望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但双方一对撞,则难免产生“有害的火花”。南京市相关部门本应提前预想到这种情形并加以引导,把“有害的火花”变为“有益的火花”,寻找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但事实上却滞后了。

  为什么呢?恐怕还是因为相关部门仍习惯于小圈子商议,不愿甚至不屑于同市民商量。孰不知,移栽市民引以为豪的梧桐树,触及了市民的根本利益。不和市民商量一下,就开始移栽梧桐树,有些移栽的甚至已经死亡,不惹来异议才怪呢。

  好在当地政府能及时应对,亡羊补牢,做出了诚恳地解释和回应,尽管市民不见得都能心悦诚服地满盘接受,但显然比延续先前那种不理睬市民的做法技高一筹。其实,若将“事后回应”改为“前置释疑”,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被动局面?毕竟,“树挪死,人挪活”啊。(郑根岭 媒体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