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走近“啃老族”:就业难,物价涨,房价高,没门路(2)

2011年03月24日 04:4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没门路,离开父母更无望

  ●需要通过家庭、亲戚等调动、支配和利用社会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人都是“啃老族”

  当崭新的解放牌大货车开到镇上的时候,41岁的赵军不禁流出了热泪。

  40多万元的车款,不仅花光了父亲积蓄,全家还四处借了十几万元,而赵军仅仅付了个零头。

  买车,是想通过长途货运,改变目前生活的困境。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赵军心里没底。为了买车,他思量了很久。最让他愧疚的,还是自己的父亲。

  赵军的经历,有太多的苦辣酸甜。

  上世纪80年代末,国企改革的大潮尚未波及这座北方小城,18岁的赵军高中毕业后,通过招工考试,来到县机械厂上班。正当他对未来生活无限憧憬的时候,国企改革大潮涌起,赵军下岗了。从那之后,他开过餐馆、修过汽车、当过出租车司机……生活从来就没轻松过。一晃,20多年过去了,赵军还在社会边缘挣扎。

  由于收入一直不高,赵军的儿子出生后,一直由父母带着。去年,12岁的儿子开始念初中,家庭负担更加沉重。看着长途运输比较挣钱,赵军盯上了这条门路。

  买车花光了父亲的钱,揽活也离不开父亲的帮忙。父亲早年当兵,转业后在镇上的民政部门工作,已经退休多年。为了儿子,父亲又拿起多年未用的电话本,挨个给当年的战友打电话,“转业后,有的战友曾在政府部门任职,有的下海经商,如今虽然都离开了‘一线’,但社会关系还在,也许能有些用。”

  赵军告诉记者,这20年,不是自己不想努力,可是,哪里才有自己的舞台?找工作?政府机关、央企、事业单位……这些“铁饭碗”,想都不敢想;自己创业?眼下一无技术,二无本钱,三无门路,根本看不到希望。这些年,自己硬撑了下来。如今已经年逾不惑,可生活上还离不开父母,这怎么不叫人愧疚!

  现实中,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需要通过家庭、亲戚等调动、支配和利用社会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人都是“啃老族”。

  21岁的林静毕业于某职业学院,专业是小学教育。毕业后,林静参加了县里的教师入职考试,自以为考得不错,可是榜上无名。眼看着一些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陆续和用人单位签约,林静最终明白,找工作,拼的不仅是个人能力,还需要利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资源”为就业开路。

  林静的父母都在农村,寻找有用的“关系”,谈何容易!多方打听,林静的父亲终于联系到一位远房亲戚的同学,他在县人事部门当科长。春节刚过,林静的父亲就将家里的仔猪提前卖了,凑了1万元。县里即将组织新一轮教师入职考试。可是,这些钱怎么给这位科长?他会不会收?收下了又管不管用?林静和父亲都不知道。

  林静说,当初考上大学,本以为是“鲤鱼跳龙门”,希望已经不远;如今,希望来了,可就是实现不了。大学期间,好强的林静没多花家里一分钱,为找工作,却给父亲增添了负担。可是,不求父亲,又求谁呢?

  被啃老,养老问题难解决

  ●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减轻生活压力,不仅是青年人的现实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呼声

  29岁的证券分析师佟宝祺住在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一个高档社区里。

  证券行业收入高,小佟年纪轻轻就赚足了买“豪宅”的资金?当然不是!买房子,都是父亲出的钱。

  8年前,佟宝祺大学一毕业,家里就给出资买了房:当时的房价比现在便宜好几倍。如今,房价一涨再涨,佟宝祺全家都很踏实。

  小佟老家在河北农村,父亲是村里最早的“菜贩子”之一,20年前就开始往北京贩菜,行情好时,一个冬天能挣几十万元。他说:作为父母,总以能给子女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自豪,如果自己还算过得去的话,有几个老人不愿意给子女帮助?

  房价高、就业难……在生活压力面前,很多老人是情愿被“啃”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生为儿为女,无怨无悔”,是多数父母坚守的信条。

  佟宝祺说,父母终有老的一天,“作为80后,我们同样也知道父母的艰辛,今生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父母。”

  佟宝祺有个好父亲,自己也有个好工作;他有“啃老”的条件,也有“养老”的能力。可是,对更多的年轻“啃老”群体来说,如何为父母养老,已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去年,在双方父母的帮助下,27岁的王瑛贷款买房结婚了。但是,生活的重负让他们孝心难尽。小两口分别供职于北京两家小公司,每月收入加起来只有七八千元,还了房贷,日常花费已经紧巴巴,连孩子都不敢要。母亲心脏不好,王瑛一直想把她接到北京仔细查查,可母亲怕给孩子添麻烦,执意不来;王瑛也知看病困难,不仅需要钱,也许还需要“关系”,自己不具备这个能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独生子女结婚成家,他们的父母也进入了老年。当下,由两个独生子女赡养4名老人、养育1个孩子的所谓“421”的家庭结构正在加快形成,如何解决“二养四”的问题(即由两个独生子女赡养4名老人),已实实在在地摆在了全社会面前。

  “立足社会难,赡养父母难。”这是很多80后遭遇的两难境地。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80后年轻人觉得照顾自己的父母已经力不从心。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没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时,又很难找份像样的工作;我们不能赚钱时,房子是分配的,开始赚钱时,房子已经买不起了……”网上流传的话,生动地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感受。

  据统计,全国80后累计有2亿多人。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年轻人将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在“421”的家庭结构模式下,这些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减轻生活压力,不仅是青年人的现实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呼声。而对他们多些理解,少些苛责,应该成为全社会更理性、更善意的选择。

  (文中部分采访对象采用化名)(记者 杜海涛 崔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