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草海水质明显改善
2010年,草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总氮、总磷、氨氮等平均值明显下降,表明草海水质有了较大改善,滇池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治理滇池永远是昆明环保的大事,近年来,滇池综合治理效果凸显。昆明完成了《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的实施,迎接了国家考核组对《滇池“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执行情况的考核,滇池治理成效获得国家认可。据介绍,昆明市环保部门组织了对36条入(出)滇河道两岸工业企业的排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已有13条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质以上标准,呈贡洛龙河已成为入滇河道中水质最好的河道。经开区克服环保力量薄弱的困难,聘请河道保洁员对辖区内河道实施保护。2009年,在特大干旱的情况下,滇池外海仍然有半年时间水质达到V类,主要污染物总氮比2008年下降了12.7%,滇池29条主要入湖河道中有8条达到水功能目标要求,滇池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阳宗海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阳宗海“十一五”规划中环保项目,除汤池镇垃圾填埋场及清运工程项目内容调整为建设垃圾中转站外,其余项目基本完成。目前,阳宗海水质已由劣V类上升为IV类。
在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昆明市完成了6个市级、9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排查,坚决取缔保护区内养殖业和农家乐,确保了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逐年好转,水质达标率逐年升高,从2008年的95.32%上升到2010年的99.7%,上升了4.38个百分点。
信息技术助力环境保护
2011年,昆明环保工作主线是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眼环境质量改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低碳昆明建设,推进污染减排,加大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力度,严格环境执法监督,解决突出环保问题。
在今后的环保工作中,数字环保管理已不可少。昆明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数字环保”能更有效地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成为各级环保部门探索创新管理制度的重点。2011年后,环保部门将不断研究环保新特点,做好机动车黄标管理办法、数字环保建设管理办法、环保公益诉讼程序、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拟制、公示、征求意见和上报审批工作。
据介绍,数字环保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实现环保移动办公、环保执法自动化和规范化。数字环保由环境监管信息集成系统、环境数据中心、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环境应急管理系统及综合报告系统组成。数字环保通过远程环境管理平台、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和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收集、整理环保信息资源,建成环境电子信息资源库,为环保部门和社会提供广泛、完善的环境数据查询服务。环境数据涵盖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排污收费管理、工业污染源远程监控、12369信访举报和水、气、声自动监测等系统数据等。
目前,昆明的数字环保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环保之剑指向农村污染
“十二五”将是昆明进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重要时期。昆明市将认真落实“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政策,做好“六清六建”基础协调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四创两争”工作。昆明市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尤为重要。
昆明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认为,要确立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完善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实现综合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控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建立新的政绩考核制度,把环境保护指标作为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强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监督职能,完善环保统一监管的工作机制,推进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信息和环境宣教现代化建设,健全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和环境执法监管在内的环境管理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环境污染事故预警与应急处理系统,提升应对重大环境突发事件能力,建立环境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该人士还表示,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针对昆明社会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联合执法,形成打击环境违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还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清洁生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加强科学研究、科技工程示范和重大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吸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技术创新工作。要树立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本、环境是资产的价值观,加大环境教育宣传,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和各族群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将生态文明植入人心。当然还要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舆论和信息反馈机制,建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信息公开制度、听证制度、诉讼制度和群众监督举报制度。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十二五”期间,昆明将打造低碳昆明、品质春城,全力提升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昆明市把“四创两争”、“七彩云南昆明保护行动”作为做优环境、做美形象的载体,扎实推进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构建“一片”、“一环”、“两带”、“五廊”、“七河”、“多节点”的区域景观自然生态网络格局,针对不同生态功能分区,以重点保护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等分区控制策略,加快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和市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三年达标工程建设。
近年来,昆明市重视生态文明和低碳昆明建设工作,按照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目标任务的要求,制定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成立了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编制完成了《关于建设低碳昆明的意见》、《关于推行低碳昆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低碳昆明建设调研报告》等重要文件。
昆明市通过政府推动,公众参与,强化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技术转化作用,提升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践能力,发挥了以科研院校为主体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优势,通过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争取了石林光伏发电等各类低碳示范项目落户昆明,带动了低碳昆明的建设。同时,通过发展低碳产业、打造低碳建筑、建设低碳交通、倡导低碳生活、构建低碳社会、加强生态建设,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优势逐步凸显,低碳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