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兰州军区某集团军探索部队数据安全防护之策(图)

2011年04月01日 09:28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兰州军区某集团军探索部队数据安全防护之策(图)
特约记者 郭崇德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视点·观点

  -信息化战争,开机即意味着开战。数据信息不安全,好比敌人拿着你的作战计划跟你打仗,炮弹未发,胜负已明。

  -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光有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技术领域的问题,要靠相应的技术手段解决。也就是说,要想解决问题,更要有能力解决问题。

  -古人云,狡兔三窟。保护数据安全,“三窟”哪够?需要在思想、技术、机制等方面全方位谋划,全时空防范,方能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子弹”满天飞令人防不胜防

  去年初,兰州军区某集团军赵参谋上报情况时发现:“数据库刚刚还能打开,挪了个地方怎么就不行了?”

  杀毒、格式化……折腾了半天依然打不开,他只好向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工程师郭浩求助。“木马病毒在你电脑上‘集合’呢,数据库不出问题才怪。”听了这话,赵参谋无奈地解释:“大家平时大多用U盘、移动硬盘传递数据,我也无法避免交叉‘感染’呀。”

  如今,赵参谋不必再为此烦恼了。今年,该集团军给所有计算机安装了移动存储设备识别认证系统,在网上建起“数据流转中心”,彻底杜绝了因数据交换感染木马病毒的问题。

  “木马病毒就像一颗颗‘子弹’在网上满天飞,过去我们疲于应付,现在则主动出击。”该集团军参谋长吴亚非对记者说:“‘数据流转中心’好比一个‘银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账户,而所有的账户都归‘银行’统一管理,交易流通全程监管,非常安全。”

  目前,该集团军已将指挥自动化网、军事综合信息网、指挥专网的数据交换业务全部纳入“数据流转中心”,并在数据交换中严格访问控制,严格授权共享,以确保个人移动存储设备不存密、个人终端不留密。

  【专家解析】某集团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王晖:木马病毒是数据安全的“天敌”。在无形的网络战场上,各种各样的木马病毒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子弹”,伺机盗取、破坏对方的数据信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要从根子上消除“子弹”藏匿的“土壤”,就要切实做到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为数据交换创造绝对安全的环境。

  警惕数据长“腿”自己跑

  “1%的疏忽,都会让你之前99%的努力归零。”张参谋对此有切肤之痛。

  2009年秋,该集团军组织网上信息对抗演练,张参谋制订的红方对抗方案步步受挫:红方刚开机,蓝方就实施电磁压制;己方的频谱仪和信息压制器刚达到预定位置,就被等候在那里的对方特种兵“缴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张参谋心中的疑问,在“对手”某部杨工程师那里找到了答案。“是这个‘宝贝’让你们的作战计划‘跑’到了我们这里。”指着一个四方形、顶部有根天线的设备,杨工程师说:“这是电磁信号接收器,它能远距离接收你们计算机发出的电磁波,通过它我们知道了你们的作战方案。”

  原来如此!张参谋吃的“这一堑”,让大伙都跟着“长一智”。为了防止数据被“那只看不见的手”牵走,该集团军如今除了在所有办公场所安装信号压制器外,还对作战室、军官训练中心、计算机模拟对抗中心、通信枢纽和野战指挥方舱等关键部位的门窗材质做了技术处理。

  “这样,我们就堵死了电磁信号的传播路线,让它想跑跑不了。”为了证明电磁信号不会大量泄露,张参谋特意拿出电磁信号检测仪当面给记者测试。记者看到,从作战会议室门口向外慢慢移动数百米,检测仪的电子屏幕上始终显示为“无信号”。

  【专家解析】某集团军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副站长吴文强:所有的电子设备在工作时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电磁辐射。据了解,国外技术部门已经可以做到1公里外同时接收20台正在工作的计算机辐射信号。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电磁辐射这种开机就有数据信息天然外泄的危险,我们必须采取电磁屏蔽、在数据交换中使用协议加密等技术手段,确保核心作战数据不外泄。

  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体化指挥平台的数据库遭‘敌’电磁脉冲攻击,系统崩溃,速带备份。”接到集团军领导命令,王参谋立即带着数据库备份来到野战指挥中心。接入电源、调节参数、系统识别……5分钟后,一体化指挥平台再次实现对作战行动的精确指挥。

  “要是没有备份,系统瘫痪变成了‘植物人’,战场上就只能等着挨打了。”提到数据库备份的重要性,王参谋给记者讲起了去年发生的一件事。

  那次,部队在酷热的戈壁滩组织实战化综合演练。对抗中,野战指挥中心的信息系统突然崩溃,演练只得中断。3天后,参谋们加班加点,才将崩溃的信息系统恢复。这要是真打仗,那还了得!

  为此,该集团军对作战数据和日常业务数据实行了集中存储,并根据作战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对重要系统数据进行异地容灾备份。对那些核心作战数据,他们更是“狡兔三窟”。同时,他们针对系统崩溃后修复速度慢的问题,采取集中培训、实装锻炼和数字化排查等方法,有效提高技术人员的数据快速修复能力。

  【专家解析】某集团军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工程师刘凌雁: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战争打的就是数据流动。谁的数据流动安全迅疾,谁就能掌握主动。擒敌先擒王,打蛇打七寸。作为数据集中的指挥信息中心,理所当然是敌方实施软硬攻击的重点目标。我们一定要做好重要系统、核心数据的容灾备份工作,特别是作战数据库,要采取异地容灾备份措施,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记者 李秦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