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部分地区商贩大规模采挖珍稀古树用于城市景观

2011年04月03日 00:00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几年城市变得越来越漂亮,城市建设不但有规划,还有景观。但为了满足城市景观的需要,采挖来的大树严重破坏了原生地的生态环境,更对珍稀树种造成了毁灭性打击。2011年4月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大树古树“被”下山》,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近几年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漂亮,城市建设不但有规划,还有景观。现在正好是种树的季节,以前我们搞绿化,都是种一些小树苗,但是现在,可能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很多城市种下的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上千年的古树。这些树从哪里来?怎么来的?对此我们的记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为了满足城市景观的需要,采挖来的大树严重破坏了原生地的生态环境,更对珍稀树种造成了毁灭性打击。那么,这些大树究竟是如何“被”下山的?一起来看看记者调查。

  3月18号,记者来到了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贾宋镇,那里是豫西南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公路两旁的苗木园子一个接一个,绵延数公里。在一个规模较大的苗木基地,记者看到很多被砍掉树冠的大树,有的明显是刚刚才被移植过来,还被写上了编号。对于那些大树,园子里的员工非常熟悉,据介绍他们那里的大树主要是皂角、黄连等品种为主,而且很多都是上百年的古树,非常珍贵。

  记者:大部分都是皂角树?

  苗木基地工人:对

  记者:这个年代有多少了?

  苗木基地工人:这个一百多年了。

  苗木基地的员工告诉记者,像那样一棵直径60多公分的大皂角树,最低要2万块钱,50公分左右的要卖到1万二千块钱。

  苗木基地工人:我给你个名片,你要啥时候来,打个电话就可以了。

  记者:我运输的时候你给我办证吗?

  苗木基地工人:办证也能办,关键送到高速,上高速没问题。

  过不一会,那位员工给记者拿来了老板的名片。他还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的大树主要销往四川、山东等地,生意好得很,更重要的是,对于沿途的林木检查站,他们都有办法对付,与他们做生意,绝对不用担心被查处。

  苗木基地工人:这个给林业打打招呼,昨晚上就搞了一车这么大的,拉走了。

  记者:他们林业的给你们拿走了?

  苗木基地工人:不是拿走了,给他打个招呼,送个礼,就拉(卖)走了。

  记者:送个礼就行了?

  据了解,在镇平县贾宋镇,共有苗木公司50多个,苗木面积达2万多亩,主要集中在通往高速入口的公路两旁。在其中一家苗木基地,记者粗略数了一下,那里的大树、古树至少在100棵以上,其中,有很多树的树龄都在百年以上,甚至是几百年的古树。对于那些原本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大树,和记者一起参与调查的环保志愿者李鹏十分担忧。

  李鹏

  环保志愿者

  李鹏:它这个长在山上,长在山上,它起到一种顾这一方土,保这一方水的作用。到这儿来你看,它已经成为病怏怏的老人,需要给它封土,甚至给它扶拐杖,甚至给它包装外衣它成了一个病残的老人。

  记者:我看有的好象也死了。

  李鹏:对,大量的死亡,不是一棵两棵死亡。

  在湖北省襄阳市市郊的一处苗木基地,大树、古树在那家苗木基地同样随处可见,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多被砍去了树冠,因为环境不适等原因,那里有的大树甚至已经死亡。

  李鹏:这棵树是个皂角树。

  记者:皂角树?

  李鹏:皂角树,它年龄看这个情况,最低是300年以上。

  记者:最低有300年?

  李鹏:最低直径有一米,将近一米。

  记者:这都已经死了。

  在那家苗木基地,记者还发现了好几棵对节白蜡树,那种湖北特有的树种属于国家保护级珍稀濒危植物。

  记者:这个树的年纪估计有多大?

  李鹏:这也有大几百年吧,大几百年。

  记者:这就是白蜡树?

  李鹏:对,对接白蜡树。在山上已经是绝种了,绝迹了,找不到了。

  对节白蜡树是一种树形非常优美、古朴的树,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它在市场热销,本身就数量稀少的对节白蜡树,因此售价不菲,成为不法分子重点采伐的对象。

  湖北省襄樊市保康县近邻神农架林区,林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最近几年,那里也成为了商贩子采挖贩运古树的温床,走进保康县的一家苗木基地,上百株奇形怪状的树桩子布满了园子,看守园子的工人告诉记者,那些都是当地野生的紫薇树,非常珍贵。

  记者:这些树有多少年了?

  园林工人:这都大树,都上几百年的,你没几百年长不那么大。

  记者:都是几百年?这棵树如果卖的话卖多少?

  园林工人:我估计没有十好几万

  那位工人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的以经营古紫薇树为主,根据不同的树龄和品相,价格从几千到几十万都不等。而在那个专门放盆景的园子里,记者又看到来了很多已经被做成盆景的对节白蜡等珍稀古树等珍稀古树。

  园林工人:我估计最低一两百年。

  工人还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买树的多,上山挖树的也多。像他们园子那样几百年的古树在当地都很少见了。

  园林工人:外地老板都在朝我们这里跑、往外调。你像这私人老板又都在围绕这个,挣钱都在山上找,挖。

  大约十多分钟后,听说有人来买树,老板也赶了过来。一位姓邓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那里不仅有百年以上的紫薇、对节白蜡,还能弄得到现在非常抢手的古银杏树,而且保证记者安全运出。

  邓老板:假如这个树值50万,你给我搞20万的定金,我就开始跟这儿操作,把采伐证办完,办好了我给你挖,挖好了以后,我给你弄到公路上,装上车了以后,再通过林业办一系列手续。

  邓老板说,虽然等国家级保护树种的砍伐运输要求非常严格,但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办理相关证件并不是很困难。

  邓老板:不光交费。我可以跟你说,假如这个证要通过你们四个人的手办,那这四个人你都还要码平了,才能给你搞(办)。要是这个树,比方这个树算10万块钱,给你们四个人搞,我能弄个两万块钱,就算不错了。

  记者:那其它的钱呢?

  邓老板:你们四个人通过你们搞。

  李鹏:办证的,再均花那个钱。

  主持人:我们的记者先后走访了河南镇平县、湖北襄阳市、保康县等多个县市,发现贩卖大树古树,成为了很多的花卉苗木基地敛财的主要手段,他们从树贩子或者是村民手中以低价买入,然后销往全国各地,每棵大树的利润在几千到几万不等。丰厚的利润使得很多人铤而走险,像银杏、对节白蜡这样的国家级珍稀树种,因为受到了市场追捧而遭到越来越多的破坏。继续来看记者调查。

  冬、春两季正是大树交易的黄金季节,3月16号下午,在保康县通往南漳县的山间公路边的一个山洼里,记者碰到了一辆运大树的货车。几个工人正在整理树杈。记者走近一看,那是一棵长达10多米的大银杏树,

  记者:这棵树不好找了,从哪里运来的?

  运树工人:只要功夫深,铁棒能磨绣花针知道吧,这东西多的有。

  记者:这棵树从哪儿弄来的?

  运树工人:这个?到这儿可能30多里地吧。

  过不一会,一位开着越野车的中年男人去到了那里,他就是卖这树的老板,老板告诉记者,这树花了3天3夜的时间从附近山上的农民那里买下来的,买树花了2万五,从山上运下来又花了2万多块。

  记者:这个树有多大?有60有吗?

  运树工人:60多公分,有63。

  记者:这个多大树龄?

  运树工人:老头人家自己种的,他说他小娃子的时候,这个树已经就这么粗了,他现在90岁。

  记者:就是100多年了有?

  那位老板告诉记者,像那棵树现在最少要卖10万块钱,到了城里价格可能会翻番。如果记者想要多的话,他们还能弄得到。

  运树工人:现在方便的都挖了,现在都剩下难挖的了,最大的了。我们不给你弄,你也弄不出来。

  记者:有这个大吗?

  运树工人:有的比这个还要大。

  在从保康去南漳的路上,记者随机采访了住在公路边的村民。他们证实,在这一带,采挖、贩运大树的现象确实很猖獗。

  村民:在我这里我都看到运了好多车走了,都是白果树(银杏树)。

  记者:好几车,白果树是吧、多大的啊?

  村民:都是很粗的。

  一位正在山上砍树的村民告诉记者。

  村民:哎呀,都卖完了。好多卖银杏树的。

  记者:卖了多少呢?

  村民:我跟我弟兄两个一人卖了一根,小的,都不大。

  记者:卖多少钱一根?

  村民:两千块钱。

  路旁,记者还碰到了两位刚从山上挖树下来的村民,他们花了一天的时间从山顶上挖到了两棵野生的紫薇树。

  记者:你们卖出来能卖多少钱?

  村民:两百块钱。

  村民告诉记者,那两颗紫薇树是他们偶然在山顶上发现的。

  村民:这都是最吃香的树现在,它要不是在山顶上,早就被别人挖走了,我砍柴看到了,我才弄的,那这一带都卖,人家有的还卖几千呢,那些上几百年的都是卖几千块。

  记者从保康县到南漳县已经是晚上的7点多钟,在出南漳县城不远,通往襄阳的公路上,记者碰到了一辆运输大银杏的红色货车。

  记者:还不小呢,连车牌都没有

  因为对道路不熟悉、路况也不好,记者的车没能跟上那辆拉大树的货车。晚上8点多钟,记者到达了南漳县的九集木材检查站。

  在那张林业检查登记表上,记者看到,从保康县运出来的银杏树还真不少。

  记者:这两个是银杏,三棵。

  工作人员:这是昨天的。

  记者:昨天的,运到江苏的?

  工作人员:对。

  记者:这是保康发的证是吧?这个也是保康?

  工作人员:对。

  记者:这也是,这是一起的五棵?

  工作人员:对。

  记者:都是运到江苏的?

  工作人员:山东江苏郯城。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