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墓穴、百元骨灰盒、免费生态葬……近年来,随着殡葬价格快速上涨,越来越多的地区出台了惠民殡葬政策,以满足社会需求,缓解百姓对殡葬暴利的积怨。
临近清明节,记者追踪采访发现,在有人高呼“死不起”的同时,部分地区推出的“惠民殡葬”政策却“叫好不叫座”,陷入“推广难”的尴尬。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怪现象?其背后又暴露出哪些问题?
“壁葬”仅两千元,五年却只卖了不到40个
3月23日,原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张白等12位故人的骨灰合葬在了成都郊外一处公墓的鲜花下。张白的妻子陈昀说,用生态葬法支持环保,是爱人生前的心愿。
张白等人是四川首批花葬的“主人”,也是四川“惠民殡葬”政策的“受益者”。与许多地区一样,四川省近年来除了提供低价墓穴、百元骨灰盒以及减免困难群众殡葬费用外,每年还向社会捐赠一定数量的树葬、草坪葬、壁葬等环保节地墓穴。
然而,像张白那样,选择环保节地葬法的并不多。据统计,去年,四川省共向社会免费提供了560个环保节地墓穴,截至目前仅有200多人申请。
“不仅生态葬老百姓不太‘感冒’,连政府要求提供的廉价墓穴、骨灰盒也出现销售不畅的现象。”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委员会副主任李崇禄说。以成都市为例,去年要求全市殡仪馆提供百元以下的骨灰盒,但全年此类骨灰盒仅售出600多个。
作为四川省内规模较大、绿化较好的一座经营性公墓,长松寺公墓从2002年开始推出树葬、草坪葬、壁葬等公益性墓穴。记者3月30日在那里看到,建于2006年的壁葬墙仅有零星的几块墓碑,大多数墓格仍空空荡荡。
长松寺公墓副总经理吴远奎说:“壁格价格在2000元,比一般墓穴要便宜近一半。没想到,首批推出的200多个,到目前卖了还不到40个。大规模推广的计划也搁置了。像收费仅800元的草坪葬和树葬,就更少有人选择了。”
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墓穴价格更高的地区,公益性壁葬也同样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在北京长青园墓地,骨灰墙2001年建成至今,只使用了五分之一;上海市去年7家公墓计划推出1万个价格在2000元左右的公益性墓格,问津者也不多。
“推广难”背后暗藏四大“玄机”
“惠民殡葬”政策缘何“推广难”?一些业内人士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变相”拒销。虽然大多数公墓都有廉价墓穴,但公墓业务员介绍“业务”时却不太愿意提及,有的甚至利用迷信思想,“忽悠”百姓勿买廉价惠民墓穴。
成都市民冯先生为已故岳父买墓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我跑了成都市好多家公墓,风水、景观等成为各个业务员推销的口头禅。与我一起买墓的一个市民,家境一般,本想给已故父亲买个3000元的公墓穴位。可一听业务员说‘风水不好’,立即决定借钱定了个2万元的。”
——服务“增项”。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目前殡仪馆的基本火化服务收费并不高,但利用行业垄断,强行收取附加服务费用。
一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成都市殡仪馆提供基本殡仪服务只需984元,而实际成本要高。广州市花都区殡仪馆原馆长黄燕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该馆是自收自支单位,政府只拿出20万元建设,此后没给过一分钱,不得不推销利润更大的附加服务。
——市场混乱。由于殡葬行业特殊性,公众平时对“惠民殡葬”政策关注不多,一些殡葬“串串”便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先以低价“惠民殡葬”政策吸引消费者,然后再中途乱收费,使惠民政策效果“打折扣”,导致一些群众困惑“究竟是惠民还是坑民”。
成都市不久前曝光了一起案例:去年4月,困难群众杨女士为母亲办丧事过程中遭遇乱收费,花了1万多元。她拿到的发票系“串串”自己违法开具其他公司的票据。这名“串串”还游说杨女士买了1880元的汉白玉骨灰盒。
——攀比风作祟。“惠民殡葬”政策遭遇“推广难”,还因为传统陋习在作怪。对此,四川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袁艺绫说,政府近年来大力提倡文明殡葬之风,严厉查处豪华墓穴等违法违规行为,但一些市民觉得“只有让死者葬得好,才算孝顺”,出现攀比的不良之风,这也为殡葬价格“越贵越争”提供了市场土壤。
“给力”行业监管 推行“厚养薄葬”
据专家介绍,我国近年来正大力推进“惠民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国80%的火葬区将建立起殡葬救助保障制度,并提倡文明绿色殡葬,使节地葬法和不保留骨灰逐步被群众接受。但好政策重在落实。
针对一些地方“惠民殡葬”政策遭遇的困境,有关专家建议,应通过完善立法和加快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强化行业监管和问责。
李崇禄说,为确保市民能真正享受惠民殡葬政策,避免部分不法商家“变相”拒售或打着惠民幌子欺骗百姓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例如,可在医院等一些地方设立“惠民殡葬”窗口,提供更加便捷服务,既可增强政策透明度,还可避免出现“堵着医院抢客源”的怪现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胡光伟则认为,关键还在于打破行业垄断,推进行业多元化发展。“政府应该像建设保障房一样,保障普通老百姓的基本需求。”
从社会层面看,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倡“厚养薄葬”理念。四川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陈昌文说,钱应花在老人生前,“为了充门面、装孝道而铺张浪费,应该受到批评、遏制。”(记者叶建平、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