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堵车、污染等“大城市病”向中国二三线城市蔓延

2011年04月07日 13:18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堵车、污染等“大城市病”向中国二三线城市蔓延

  因车辆骤增导致的“车多路堵”等城市病日益困扰着城市居民和管理部门,不但北京作为“首堵”已经广为人知,而且瘫痪性的堵车已经出现在武汉、长沙等二线城市,经常性的堵车也开始在三线城市甚至县城、乡镇显现。这对中小城市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春节期间,半月谈记者在江西采访时发现,在一些与大城市相距百里甚至千里之遥的偏远乡镇,由于城市返乡人口“有车族”的涌入,竟在简易狭窄的城乡道路上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拥堵现象。而这一幕,原本仅仅是都市人的生活记忆。在一些县城,由于近年来汽车快速进入家庭,十字路口的拥堵现象已成为常态。

  大城市病呈现出的蔓延苗头远不止此。城镇化的加速度前进,固然见证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但由此带来的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房价居高不下以及垃圾围城、空气质量恶化等环境问题也开始凸现,并由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市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在越来越多的地级市将“建设国际大都市”列为发展目标后,考验也以始料未及的速度逼近。

  农村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导致人口无序膨胀,已经给大城市的承载力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而受农村“空心化”后人口迁移的直接影响,一些毗邻乡镇的中小城市也开始面临着与大城市类似的人口压力。

  虽然国家屡次强力调控,但大城市房价一路攀升的势头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动辄每平方米数万元的房价早已司空见惯,成为大城市居民心头挥之不去的痛。而作为三、四线的中小城市,房价也一路走高,已经悄然在重蹈大城市的覆辙。在江西省的一些边远县城内,每平方米两三千元的房价已很平常,这与当地居民的收入相比,亦属天价。

  垃圾围城、空气质量恶化等环境问题同样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利”。在一些地级市和县城周边,城市人口膨胀所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已经在城市周围形成蔚为壮观的“垃圾山”甚至“垃圾带”,有的原本依山傍水的小县城,也因各种垃圾的随意倾倒,清澈河流变得面目全非。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加上一些地方对污染企业的管理缺位,由此带来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也愈演愈烈。

  堵车、污染等大城市病的全面蔓延,令城市管理者措手不及,也给城市的规划者和决策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仍以堵车现象为例,随着汽车社会的来临,要缓解拥堵现象,一方面国家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现有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工具的运送效率,让人们在城市之间流动时,能有更多、更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在城市内部则要更加大力推行公交优先政策和发展轨道交通;另一方面必须提高包括中小城市在内的城市管理者水平,尤其是交警部门现场指挥应对能力,避免出现车辆严重拥堵。

  虽说治拥堵应有效减少汽车保有量,但时至今日,各大城市相继推出的限行、限牌乃至限购“药方”,仍然不是治本之策。应当看到,汽车消费能力最为强劲的一线城市目前已基本处于市场饱和状态,汽车消费主战场向二、三线城市的转移和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选择汽车工业发展的利弊得失,是否应该在汽车工业发展与城市生态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既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不会因盲目发展汽车工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自酿苦果。

  面对大城市病全面蔓延的趋势,二、三线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们应该引起警惕,未雨绸缪了。

  中小城市在保持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从规划阶段就着手提高城镇化质量,尤其应注重分散城市功能区。其中,在城市用地空间布局上,应强调功能的混合,避免重走一些大城市“单中心摊大饼式发展”的老路,尽量减少因就业功能、公共事业配套缺乏所导致的“潮汐式交通拥堵”现象。

  与此同时,中小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探索在周边建立新城乃至逐渐发展城镇群的方式,充分缓解环境承载压力,又可通过城市功能的扩大,将居住、交通、环保等问题一并化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4期,记者 胡锦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