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不仅成为各方协调立场的平台,也已发展为多元外交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机制
十年前,“金砖”还只是躺在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投资报告中的经济学名词。或许连奥尼尔本人也不会料到,这个用来描述最有投资潜力的国家和地区的概念会在短短数年间变成一个现实的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机制化特征渐显
俄罗斯部分专家和媒体认为,尽管“金砖国家”目前还不是一个国际组织,但机制化特征日益明显,合作层次和内容将不断深化,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俄媒体普遍认为,“金砖国家”都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似,对许多国际议题立场相近,对改革现有世界政治经济体制、建立更平衡的全球治理体系有共同的诉求。这些共同利益和相近立场是将各国凝聚在一起的向心因素。“金砖国家”不仅成为各方协调立场的平台,也已发展为多元外交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机制,在夯实多极世界经济基础的同时,客观上为加强国际安全创造了条件。
“俄罗斯世界”基金执行经理尼科诺夫说,三亚峰会是“金砖国家”扩员后的首次峰会,这本身就是该合作机制快速发展的证明。“金砖国家”自2009年在俄举行首次领导人峰会以来,在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已取得很多实质性成果。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副院长、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研究所所长拉里奥诺娃认为,“金砖国家”通过协调立场,在更大的国际组织和机制框架内积极谋求共同利益,具备“抱团”效益。此外,各国互为重要合作伙伴,也对增强该机制的凝聚力、提升关系大有益处。
合作空间待拓展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弗朗索瓦·尼古拉说,截至目前“金砖国家”仅举行过两次峰会,达成的实质成果有限。尽管各国都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但每个国家在二十国集团中只是在谋求各自的利益,似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声音,在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谈判方面也没有表现出协调统一性。
经合组织经济学家萨谬尔·希尔说,“金砖国家”从2009年俄罗斯峰会开始正式实现高级别磋商机制,这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机制,目前来看尚未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该机制还在发展当中,或许以后会具有一定领导地位,关键要看“金砖国家”决策者为这一机制确定怎样的发展方向。
经合组织长期跟踪俄罗斯和南非问题的经济学家杰夫·巴纳德认为,目前“金砖国家”机制还不够成熟,但将来或许可以在发展互利经济、开辟共同市场的同时,拓展政治和外交上的合作空间。
萨谬尔·希尔指出,新兴经济体的身份是“金砖国家”最明显的共识。这意味着这些新兴国家代表在当前经济格局下会面临一些共同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同时也可以成为“金砖国家”共同合作的课题。
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贸易规则和金融体系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集体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弗朗索瓦·尼古拉认为,在目前主要由发达工业国家制定的经济规则下,“金砖国家”作为一个协商平台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开拓更多合作空间,甚至可以吸收印度尼西亚加入,代表新兴国家经济体捍卫自身利益,并协调立场,推动国际经济组织的改革。
同时,“金砖国家”须妥善处理与其他国际论坛和国际组织的关系。萨谬尔·希尔说,“金砖国家”机制在发展中需要考虑与二十国集团、经合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其他协商平台的关系,这关系到新兴国家能否作为一个整体赢得更大话语权。
杰夫·巴纳德表示,尽管“金砖国家”各有特点,但共同的发展阶段是让彼此成为利益攸关方的基础。如果各方可以在贸易、投资等共同关心的领域实现合作,就能形成优势互补。
看好发展潜力
对于“金砖国家”机制建设的未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俄中关系研究和预测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波尔季亚科夫说,一年一度的领导人峰会使“金砖国家”具备了制度化的特征,合作层次和内容日益多样化,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专家格奥尔吉·托洛拉雅认为,尽管“金砖国家”还不是一个组织或者联盟,未来发展走向还很难判断,但关于建立某种管理体制例如秘书处的倡议越来越受到重视。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奥尔洛夫认为,“金砖国家”确实存在社会体制和发展道路的差异,但各方的共同利益比分歧要多得多,今后宜加强务实合作,夯实这一机制的经济基础。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为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宜加强各领域特别是高科技和创新行业的内部合作。从长远看,宜密切各国经贸和金融投资合作,未来五年可确立外贸、金融信贷等领域合作机制,通过实际成果推动这一机制向前发展,同时大力开展区域和次区域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拉美研究所所长弗拉基米尔·达维多夫认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各国付出足够的耐心和努力,但其发展潜力巨大,未来会有更丰富的互利合作内容。(刘恺 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