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三公预算闷包之后,科技部走出的这一小步,堪称中国政务公开与反腐制度化走出的一大步。
科技部这回一骑绝尘,被媒体曝率先公布三公消费预算——这消息让人亦喜亦忧。喜的是终于有人打破这个闷葫芦了,忧的却是千万不要出头的椽子先烂,被万众打量甚至挑剔之后,吓着了后来者,“三公”的闷葫芦又关了起来。
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这“三公消费”有如过街老鼠,一直人人喊打。然而,三“硕鼠”虽身形庞大,人人看得见影子,真身却一直躲在黑洞之中,让人虽欲诛之而无从下手。
今年始,这仨“硕鼠”可能会有点着慌。
先是两会前,温家宝总理对网友果断承诺:三公消费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
其后,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应声透露了三公消费公开的具体时间表,“希望公款消费、行政经费和项目建设的资金明细表明年公开。”科技部如今在“三公”消费预算公开方面的一枝独秀,更给还闷着的中央其他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击一猛掌:“三公”消费必须走向公开透明与民主监督。
对科技部这一次4000余万的“三公”消费,舆论迅速回应,叫好者和挑刺者均声音嘹亮,两者都有道理。作为倡导“赛先生”的决策部门与主管部门,科技部的率先垂范,是众望所归。而向来被归并为“清水衙门”的科技部,恐怕相对而言,在“三公消费”方面也更经得起公众打量。
但是,对高达4000万的“三公”开销,公众依然颇多质疑。如果更多的部委揭开“三公”面纱,结果又会如何?有没有可能索性缩回洞中,不再见光?君不见中石油的天价公费酒单,已经惹翻了众议?
事实上,这种习以为常的担忧,恰恰证明了公开透明制度的必要。只有公开成为常态,任何想缩回去的企图都只是一厢情愿,不被法规允准,更不被中央决策层与公众所认可,只有到了那时,“硕鼠”们才被迫走到阳光下无所遁其形。
因此,科技部的走到阳光下,值得大声叫好,但还远不够彻底。一来,预算公开的细节是否到位,尚值得推敲;二来,预算公开必须与支出公开相辅相成,所以,秋后我们还得细细地在阳光下算支出账才成;三来,对中央部委而言,也许很多“三公”消费发票,都不需要在部委内部支出,而自有下属部门、地方政府“孝敬”,不是早就有“跑部钱进”一说?所以,仅有科技部的一骑绝尘是不够的,我们迫切地等待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务公开,把所有政府账本一总公开,才能让总理的“三公”零增长落到实处,也才能让积重难返的腐败冰山被阳光融化。
从这个角度说,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三公预算闷包之后,科技部走出的这一小步,堪称中国政务公开与反腐制度化走出的一大步。(特约评论员李泓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