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质量原因的新建筑‘短命’现象,必须引起重视。”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柏乃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中国各地愈演愈烈的“短命工程”,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财富损失,而且严重损害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范柏乃说,中国已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工程量最大的国家,但是中国的建筑却呈现出“短命”态势,平均寿命仅为25-30年。而在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为132年,美国为74年。造成“短命”原因并非工程质量,而是由于城市建设规划缺乏严肃性,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使然。
范柏乃列举了近年来各地频现“短命工程”的典型案例。2007年2月,投资2.5亿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在使用了18年后拆除;2010年3月,落成不满10年、耗资3000多万元的海南省海口“千年塔”沦为了“短命塔”;2010年7月交付使用的杭州萧山区鸿达新路,由于该道路被认为影响杭州的整体形象,在同年8月又被彻底重新改造。
“中国人均可利用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紧张。但是每年却消费了世界总量40%的水泥和钢材,大大透支中国资源,有悖中国国情。”范柏乃说,不断拆新建新,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大量的建筑垃圾。“目前,我国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
范柏乃说,“短命工程”事关国家和谐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必须重视规划,严格执行已批准的规划,防止朝令夕改。必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惩戒失范行为。(记者谢云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