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近日公布2011年度支出预算总计88176.44万元,但“三公消费”支出预算暂未公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月17日)
近年来,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公款吃喝、公车使用、公款出国的所谓“三公消费”,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三公经费”居高不下,受到社会各界诟病。2010年中央电视台曾披露,全国“三公经费”每年高达9000亿元,相当于年财政支出的30%。公开“三公消费”是大势所趋。审计部门是预算监督管理单位,在“三公支出”公开上理应做各部门的表率。然而,在公开预算上却没有看到“三公经费”支出的账本,让人遗憾。
近年来,一次次的“审计风暴”,使人们对审计部门产生了“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印象。迄今为止,尽管没有爆出审计系统的惊天大案,但这并不意味着审计部门就是世外桃源。像浙江东阳审计局官员用公款按摩消费、沧州审计人员喝酒猝死在酒店门口、审计署驻长沙办事处的“廉价豪华别墅”事件,等等问题说明,作为监督者,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一样,都是使用国家财政资金,都在相同的财政体制下执行预决算。审计人员也是食五谷杂粮的国家公务员,他们并非生活在真空里,审计部门并不比其他被监督者具有更强的免疫力。其他部门可能出现的问题,审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同样可能出现。
因此,面对社会舆论对公开“三公消费”的呼唤,审计署不能无动于衷。正人先正己,打铁还得自身硬。审计部门行使的是监督权,公开“三公”预算具有示范效应和表率作用。只有在公开“三公消费”中走在前列,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格执行预算制度,提高审计机关资金的使用效益,才能让人信服。反之,审计监督部门对自己的“三公”支出尚且心中无数,公布起来“扭扭捏捏”、“躲躲闪闪”,焉能理直气壮、雷厉风行地监督他人呢?(杨毅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