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长16.43米、机高5.43米、翼展9.75米,最大平飞表速每小时1350千米,被称为“空中猎鹰”的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歼10,4月17日为新中国航空工业60周岁生日隆重献礼,第二次在成都飞机公司向公众开放。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2000余市民近距离地和歼10完成了一次“亲密接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级飞行员、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大校等也亮相活动现场,为数百名“航空迷”签名留念。
紧张得满脸通红
“歼10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直到1998年3月23日才成功完成首飞,期间经历了10年试飞考验。”雷强回忆说,首飞当日天气并不理想,能见度勉强达到5公里,由于紧张而满脸通红的他看起来像喝醉了酒,脉搏更是跳到了152次。
当雷强深吸一口气走进机舱启动发动机以后,心里就完全平静了。17分钟后,“战鹰”安全着陆,首飞成功的雷强说了一句话:“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战斗机。”
提起试飞员和飞行员的区别,雷强说:“当我在部队还是一名飞行员的时候,一旦在空中遇到特殊情况,我只需要按照手册的规定进行处理,但是手册上的规定是试飞员用血的教训换来的。而作为一名试飞员,面对的通常是一架全新战机,我的工作就是探索战机的性能,并帮助设计者完善战机。”
他透露说,经过在全空军范围内反复筛选,有24人进入试飞员的考核。最终,仅有5人被确定为歼10“首席试飞员小组”成员。
提出1000多处细节改进
在不少人眼中,试飞员是离天空最近的人,也是离死亡最近的人,因为每一次试飞都是“刀锋上的舞蹈”,他们的命运就是走钢丝。
目前,全球唯一现役的第四代战机(按俄罗斯划代为第五代)F-22,在试飞阶段就有两名试飞员丧生。在第三代战机的研制中,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战机均出现过多次坠机事故,而中国的国产三代机歼10在试飞中实现了“零伤亡”,创造了试飞史上的一个奇迹。
与老一代试飞员不同的是,雷强从飞机设计之初就开始介入,全程参与,共为歼10提出1000多处细节改进。某种意义上,他也是飞机的“设计师”。“在试飞歼10之前,我只要坐上飞机总有认识的东西,但是首次面对歼10时,我完全傻眼了,60%以上基本都不认识。”雷强说,但通过一次次试验,他不但熟悉了歼10,还“帮助”歼10一步步走向完善。
歼10竟然如此敏捷
为了驾驭好歼10,雷强攻读飞行理论,还保持记录飞行心得。无论多忙,他都坚持学习英语,现在与外国试飞员交流时已没有语言障碍。面对被称为“死亡禁地”的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这一特大风险试飞科目,雷强也毅然选择挑战。在俄罗斯培训时,他还被称赞是“世界级的优秀试飞员”。雷强表示,从他1998年第一次驾驶歼10起,到歼10批量装备空军部队,他总共驾驶歼10飞了1000多架次,而整个歼10的试飞员队伍,大约只有10多个人达到这个水平。
对于歼10的作战性能,雷强说,他第一次首飞做滚转时吓了一跳,飞机竟然如此敏感、敏捷,那是二代机做不到的。此外,歼10可在80公里范围内发射导弹,作战半径超过1600公里,如果空中加油,还能够翻倍,以确保远至南沙的安全防卫。雷强说,装备歼10以后,我国的战斗机就可以有效地夺取制空权,同时实现对地精确打击。(华西)
中国航空工业未来十年跨入第一方阵
抗美援朝硝烟中诞生的新中国航空工业,已经走过60年辉煌历程。
从歼10、枭龙战机,到热销海外的新舟系列、运12,从适应高原飞行的AC313直升机到研制中的大型客机C919……中国航空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累计生产飞机和直升机2万多架,发动机6万余台,导弹2万多枚,出口和援赠飞机共计2400多架,研制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世界发达国家在役飞机性能相当的航空装备,跻身于能够研制先进战斗机、战斗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多种航空装备的少数国家之列。
1951年4月17日,国家颁布《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
上世纪50年代,在国家大力扶持下,航空工业实现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跨越。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歼6试制成功,我国跨入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批量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行列。六七十年代,航空工业进入独立建设和发展时期。1965年,我国自行设计的强5强击机设计定型;1968年,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首飞成功。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工业迅速发展,掌握了第三代战斗机和发动机、涡扇支线客机、先进直升机研发技术,跻身于能够系列化、信息化、体系化发展航空装备国家行列。以歼10为代表,我国军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跨越;以“太行”发动机为代表,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跨越;以预警机等特种飞机装备为代表,我国航空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
高端访谈
中航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表示,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迅速拉近,预计到2015年,将全面完成重点型号研制任务,推进航空武器装备的跨代发展,并取得航空动力瓶颈的初步突破;到2021年,将实现对世界航空工业强者从“望其项背”到“并驾齐驱”的跨越,跻身世界航空工业第一方阵;到2051年,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一百年之际,将力争在航空科技和产业发展上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
“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是航空工业强国。航空工业是打造国家战略优势的核心产业,其发达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林左鸣认为,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用金钱买不来、用市场换不来,只能走自主创新之路。针对发动机技术的瓶颈制约,中航工业将在“十二五”期间斥资100亿元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积极开展原始创新和科技攻关,打一场“航空报国”的动力翻身仗。(记者 涂露芳)
延伸阅读
新一代战机歼20三大疑问
在多年的期待后,一飞冲天的歼20令众多军迷情绪振奋,热情高涨,讨论热烈。针对整个四代机包括国产新型战斗机的许多疑问,且听新华社《世界军事》杂志总编辑、军事问题专家陈虎为我们一一解读。
疑问一:四代机还是五代机?
歼20到底是四代机还是五代机,这是个老话题,从美国F-22问世,就开始出现了所谓“四代”和“五代”的两种叫法。
美国是根据战斗机的作战效能有一个大跨度的进步来进行分代的:像F-86,这是喷气机时代的第一代战斗机;之后的F-4“鬼怪”是典型的第二代战斗机;到了F-15、F-16、F-13、F-18,是美国的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到了F-22、F-35,这就是第四代战斗机了。
俄罗斯的分法和美国就有些不同,它主要是用典型的技术进步的方式来划代:前两代实际上和美国人一样,比如说米格-15是典型的第一代;到了米格-21就是第二代;但是到了第三代的时候,俄罗斯人把采用可变翼技术的飞机作为一代,比如米格-23,而美国人认为可变翼技术对飞机的作战效能没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一代;到了苏-27就是第四代了;到了更下面,现在的T-50已经是第五代了。这就是最初五代和四代产生的原因。
从飞机的工程技术和作战效能上来讲,我个人认为,四代机的划分方式实际上还是有它的科学性的。比如说对歼20的称呼,军事爱好者或武器发烧友,比较认可的是四代机的划分,我也赞同这种划分方法。在网络上,歼20有一个昵称,叫“丝带”,实际上就是“四代”的谐音。
疑问二:四代机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从整体上看,作为现代战斗机的标志,“拿下”了四代机意味着已经可以掌握目前世界上最顶尖的航空作战平台技术。具体地说,四代机对不同的国家,它所体现的意义又有所不同。
比如说,美国认为F-22可以使它的空军具备对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空军绝对的不对称优势。同时,它认为F-22的问世可以使这种优势一直延续到2020年,甚至更久。这对美国来说,军事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都是相当重大的。
对美国之外的国家,它的意义可能又有所不同。
首先它打破了美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垄断状态。其实,我个人的观点,四代机仅仅是一种先进的常规空中作战平台,也就是说,它仅仅是一架飞机,对它的意义,没有必要无限拔高。
实际上,现代空战是体系作战,像四代机这种先进战机,只不过在这个体系当中占有一个重要位置而已。单件武器作战性能的高超,并不直接等于战斗力的提升。
疑问三:大的好还是小的好?
网上最先出现歼20的照片之后,国外的一些所谓的专家做了一个对比,他们根据照片找参照物进行测算,发现歼20的尺寸比F-22和T-50都要大,那么大意味着什么?大的好还是小的好?
飞机的尺寸做得越大,重量越大,那么载弹量、载油量就越大,机体内的空间就越多,可以加装更多先进的、庞大的机载电子设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飞机从作战能力上是占有优势的,特别是四代机。因为四代机最大的特征是隐身,而这种隐身作战能力所赋予的首要作战任务是对地攻击而不是空中格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四代机的对地攻击性能可以说是更受关注,载弹量、载油量大、航程远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指标,飞机大显然有大的好处。
另外,对于四代隐身战机来说,还有一个因素要考虑,就是隐身战机的武器挂载方式。如果飞机尺寸更大,那么机内弹舱就可以做得更大,可以携带更大更重的、射程更远的机载武器,这对远程攻击一些高价值、高威胁的目标,比如说打航母,就有很重大的意义。
同时,飞机大也有大的问题和缺点。从成本上来说,大恐怕就要贵。同样,从研制生产的技术难度来说,可能就要高。可以说,大的小的各有各的优势。(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