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我国海洋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5年,我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综合开发,对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十二五”,海洋经济会给我国带来哪些改变?在保护海洋生态的同时,我们应如何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综合开发?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
海洋经济年均增速13.5%
记者: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过去5年在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刘赐贵:“十一五”时期,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海洋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年均增速为13.5%。去年海洋经济GDP达到了3.8万亿元,5年中海洋生产总值增速比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
5年来,全国累计确权海域面积194万公顷。通过围填海解决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7万公顷,带动7万亿元投资,解决了3000多万人口就业。
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海浦东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江苏沿海经济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等沿海区域开发布局形成,更使海洋经济的发展如虎添翼,方兴未艾。
突破关键性战略性技术
记者: “十二五”规划提出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如何加快海洋新兴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刘赐贵:我们今后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水利用、海洋能和深海资源开发、海洋新材料、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过去5年,我国海洋事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长足进步。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二颗海洋卫星;2009年,在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建成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2010年,我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首次抵达北极点。继2006年首次完成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后,又组织了4个航次925天的考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大洋综合科学认知水平。“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深海浅钻等高新装备的研制应用,标志着我国深海高新技术调查装备研发和应用能力已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0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要建设海洋强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拓展海洋发展空间,必须在关键性、战略性的技术上取得突破,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称得上海洋强国。
陆海统筹 协调发展
记者:继山东获批成为海洋经济示范区后,日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根据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将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加速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刘赐贵: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按照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提出的要求,我们应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综合开发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目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对浙江省的定位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其实这几个发展方向和定位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包含的;现代海洋产业是浙江海洋经济要重点发展的部分,现代海洋产业中也包含了港口物流以及海岛经济的主要产业。港口经济、海岛经济和现代海洋产业这三者覆盖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部分。而海陆协调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是整个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抓功能区划服务海洋经济
记者:未来5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什么,重点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刘赐贵: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对国家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预计今后5至10年,海洋经济重点将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经济安全、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海洋的行政主管部门,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服务海洋经济:
首先,要从海域的总体功能区划上进行进一步的修编,使整个海域的功能能够切合我们的实际,更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作用;其次,是对全国的海洋经济运行进行监测和评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各地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上、规划上和推动上有一个明确的指标;其三,是要科学规划、合理有序地围填海,同时加大对海岛的管理、开发、利用的力度。在科技兴海、防灾减灾、海洋能的开发、海水的有效利用、数字海洋和对海洋文化的宣传上,我们都要下力气。
此外,在海洋勘探方面,不仅要进行我们国家主张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资源勘探,同时也要走向大洋。这方面也要进一步发展相关装备制造业,使我们有能力走向大洋。(记者 周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