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鲜花开满了大地,汶川重建三年会是什么景象?千里之外我通过媒体报道得知一幅美景,金黄色的油菜花环绕下,红褐色外墙的独栋小楼错落有致,楼与楼之间是典型的川西林盘,毛竹和樟树穿插其中,水泥小径旁边,新栽的桂花一派碧绿,村头的空地上,林林总总的健身器材散布这里。这就是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高度评价的灾后重建“用心在建设”,被多位常委称赞的重建模范的汶川水磨镇的鸟瞰,这也是千万个汶川灾区重建后的乡村一角的真实写照。
汶川地震后的9月16日,国务院就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对重建汶川作了科学翔实的全面部署,预计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中央安排重建资金1万亿,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的精神重建灾区。如今20个省市对口支援灾后重建的援建资金达到674亿元。从那一刻起到现在,千千万万的重建大军和汶川地震灾区人民一道,冒着余震不断的威胁,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的重建工作。汶川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0级,最大烈度达到11度,并带来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严重次生灾害,重建难度前所未有,灾区人民一边恢复生产,一边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全国、各地区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创造了世界灾后重建的奇迹,新汶川奇迹般的站立起来,特别是去年在重建过程中一些灾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灾害的考验,但是灾后重建工程的经受了考验,充分体现了灾后重建的科学性。如今,一个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如雨后春笋,次第在灾区涅槃重生。
三年过去了,我看到一位山东省的建设者的感受,山东人历来被誉为山东大汉,可是到了四川山区潮热的气候也让他们水土不服。“当时都住在板房里,直接睡在新铺了砖的地面上,砖缝里就是还没凝固的泥浆。”每天早上起来穿衣服的时候,感觉就像刚从洗衣机中甩干了还没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山东援建者们争分夺秒、起早贪黑地干着。2009年6月8日,山东援建北川新县城第一批项目举行开工仪式;2009年11月2日,北川人民医院奠基,北川的十个标志性建筑中就有两个“潍坊造”;北川新县城的援建,山东潍坊一个市就承担了近六分之一;几乎所有的援建项目都获得了“三杯一优”的奖项…… “这在中国建设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要知道北川新县城是一座“无中生有”的县城,一次投入、一步到位,就建设速度而言,史无前例。灾后重建就是在援建者的智慧和汗水中,一天一个样,一天一天茁壮成长起来的。
汶川地震毁掉了灾区人民原有家园,530万户人家需要“居者有其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表示,做好灾区重建的十件事,第一件就是确保灾区群众早日住上永久性住房。三年了过去了在一片荒原之上重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重灾区映秀镇真实的上演了千人同宴庆新居的动人一幕,在虎兔年交接之际,为庆祝受灾群众乔迁之喜、开始新的生活,映秀镇政府举行了千人坝坝宴活动,板鸭、映秀回锅肉、手磨豆花……,100多张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村民们享受着这一刻的幸福。映秀镇中滩堡村村民杨和军搬入新家生活,他说如今的家里有彩电、冰箱、空调……生活比震前更好了。目前98%以上的灾区居民现已住进或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城镇重建住房,或经修复加固,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住房。“居者有其屋”的难题,短短三年,以中国速度、中国特色在世界灾后重建的历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让我们如何不唏嘘,如何不敢动。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中有一份特别的爱!那就是凝聚了全国7000多万党员的一份特别的爱心,汶川地震后全国党员积极通过交纳“特殊党费”的方式,汇聚了90.8亿“特殊党费”当年我就第一时间组织了这样的集体捐交纳党费活动,这其中也有我的一份爱心,这一献给灾区特别的爱,如今也在重建中添光加彩。今年3月7日在岷江畔的汶川新县城,“特殊党费”捐建的“七一映秀中学”正式投入使用了。新校舍于2010年1月奠基,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江西海力建设集团承建,两院院士吴良镛受邀担任设计顾问。学校占地4.2万平方米,建筑物符合“八级抗震、九度设防”标准,教学设施一流。这就是新汶川教育重生的一个缩影。
灾区的物质重建取得巨大的成就,一座座新城的汶川出现在岷江河谷。想当初地动山摇,群山崩裂,江河阻塞,灾难的恐怖给许多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深深地阴影,灾后重建的胜利中,地震孩子们能否走进阳关明媚的春天,同样被亿万人民牵挂。如今许多被送到外地的孩子们陆续回到重建的新家园,回到了新建的校舍,通过老师和专家们的耐心辅导和关爱,灾难创伤性心理辅导的一页已经翻过,孩子们自信再增加,微笑开始挂在脸上,他们开始在健康完整的人生轨道上昂首前进了。
三年风雨飘过,1100多个日夜走过,消失的日日夜夜,给灾区,也给了我一个什么是幸福的概念,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如不经历困难险阻、没有经历过紧张情感,就不会理解幸福”,三年重建灾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历了许多,有了自己的幸福感受,我们何尝不是?
汶川灾后重建的奇迹,再一次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强大物质基础的巨大作用;展现了灾区人民和援建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互助自救和寻求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证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强大指导作用。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一定会实现。(作者: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