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击,飞遍祖国的山川江海
某年,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红蓝”对抗演习在大漠腹地拉开帷幕。参演双方都是先进战斗机,“红军”编配了预警机。
战斗刚刚打响,“蓝军”的战斗机就被预警机锁定,在“空中指挥所”的指挥引导下,“红军”战斗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胜利。
这次对抗,是部队装备国产预警机后第一次在演习中亮相。牛刀小试,就引起轰动。“红军”战斗机飞行员激动地说:“有了预警机,我比以往任何一次演习都看得远!”
2010年年初,某海域上空,预警机居中领航,前面的歼击机编队阵容严整,后面的轰炸机编队和突击机群紧紧跟随。
模式一改天地宽。以往,因为没有预警机伴随,根本无法对作战机群实施这么快速、有效、高精确度的指挥引导。
此次远海合成训练,预警机在远海高天建起了指挥平台,为遂行远海训练任务的多型战机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今天的空军航空兵,拥有了全新的作战平台和体系作战理念,空战训练模式已经焕然一新。”航空兵某团副团长李敬国说。
“近年来,无论是演习演练任务,还是抢险救灾,我们几乎参加了空军的几乎每一项任务。”说起这几年来南征北战的经历,魏军感慨万千,“在一次次任务的锤炼中,我们成熟了,成长了”
在预警机执行的重大任务中,最重要的就是2009年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
2009年10月1日11时10分45秒,空警2000飞越天安门;
2009年10月1日11时11分30秒,空警200飞越天安门;
那一刻,中国向世人宣告:人民空军有了自己的国产预警机。
那一刻,人民空军向世界展示:人民空军已经或者正在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转型。
其实,就在两型预警机亮相国庆阅兵之前,预警机已经在重大任务中发挥过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预警机成功执行安全警戒任务。空军许其亮司令员曾登上预警机,对警戒工作实施指挥。
去年8月,一架“空警-2000”预警机飞抵西北边境参与“和平使命-2010”联合军事演习。这是“空警-2000”在国庆阅兵中亮相之后,又一次出现在国际视野中。
我方歼击机、轰炸机从国内驻训地相继起飞,飞越天山、穿越国境线、飞抵哈萨克斯坦南部的马特布拉克演习场,对地实施精确突击,展示了良好的技战术水平。中国预警机在联合军演中的优秀表现,受到外军同行的称赞。
远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保障
在预警机部队的一份关于人才建设的文稿上,他们这样描述预警机部队需要的人才:
预警机部队新型人才是集科学家型、军事专家型、技术专家型“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人才不能仅仅满足于“会带兵,能管理,符合第一任职需要”,而应大力培养政治信念坚定、心理素质过硬、思维反应敏捷、创新意识强,并具有“高、专、合”特点的新型人才。具体说,就是要培养军政融合、指技合一、兵种兼通的“复合型”指挥人才,始终追踪军事发展前沿的“智能型”参谋人才,精通装备、掌握最新技术的“专家型”技术人才。同时,培养人才,不是指培养一两个拔尖人才,而是一个横看成排、纵看成队的“人才方阵”。
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才理念,也是预警机部队对人才的特别要求。而认识到这一点,预警机部队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过程。
预警机部队组建之初,人才严重匮乏。“困难面前,我们将人才培养作为部队建设的第一要务,立足自身培养和积极引进,一边扩充人才数量,一边深训精训。”师政委施登定告诉笔者,部队建设转型,人才培养是重点,能力素质要先行。
刚改装某型新机时,面对密密麻麻的电子仪表和仪器设备,有着上千小时飞行经验的空中骄子,竟然一下子“找不着北”。没有教员、没有教材、没有大纲、没有教范、没有经验可循,预警机部队在观念、习惯、知识、技术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没有现成资料,技术骨干们就编写新机训练教程;没有同型教练机,部队就组织飞行员在老机型上进行基础课目的摸索练习,并组织地面模拟练习,为改装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尽快掌握新机,空勤人员白天飞行,夜晚学习,自主研发了一大批有效提升飞行训练质量和效益的软件。地勤人员白天分机组进场实践摸索,晚上分专业到教室集体攻关,根据仅有的理论知识,凭着维护老机的经验,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使新机上天得到有效保障。
然而,仅仅这些根本不够。在预警机这支特殊的部队,核心战斗力的提升不仅在于战勤人员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与其他航空兵部队的配合与协作,以保证预警机的指挥控制能力发挥到极致。
随后,来自空军其他部队的指挥员陆续登上预警机,指挥所在部队遂行训练任务,练指挥、练协同。
为了培养合格的预警机人才,空军雷达学院实施“订单式培训”,根据预警机部队的需要,连续组织了两个培训班,从全空军范围内选调技术精英和指挥精英,参加培训。在培训中,学员们深入学习现代战争的指挥理念,学习如何操纵新装备实现空军作战意图的方法,提升作战能力。
历史证明,一种新的作战模式的出现,往往要经过艰难的探索与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这样一个人才方阵作保证,中国预警机必将越飞越高,在祖国广袤的蓝天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李国文 杨春源 郭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