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治堵新政百日调查:部分市民未感到明显缓解

2011年04月28日 09:02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12月以来,北京市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治理交通拥堵的新举措。其中包括: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小客车配置指标,平均每月限制在2万台;对外地车辆严格管理,禁止外地车辆早晚高峰进入五环内行驶;本月初,北京大幅提高停车收费标准,三环以内占路停车费从过去一般每小时2元增至第一个小时10元、之后每小时15元……

  距离治堵新政已过去百余日,市民感受如何?如何科学评判治堵效果?

  1

  北京治堵成效初显

  北京出租车机司谭先生说:“早晚高峰虽然还是堵,但比过去还是有一些好转,外地车减少、停车费提高都有作用。”

  而开私家车上下班的刘小姐则认为,新政实施后,还没有感受到堵车状况有明显缓解。每天都要经过东三环的她指出,一些公交车站位置距离立交桥出入口太近,是导致车辆聚集拥堵的重要原因。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郑实说,今年北京小客车增量控制在24万辆,只是2010年汽车销量的三成,但年增24万辆的速度其实并不算低。一般来说,当汽车增速低于道路建设发展的时候,“治堵”成效才会明显。

  尽管个体感受不一,但是来自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字足以给大家带来信心。

  据了解,交通指数是交通拥堵指数的简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交通指数取值范围为0~10,分为五级。其中0~2,2~4,4~6,6~8,8~10分别对应“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五个级别,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

  长期致力于北京交通问题研究的专家、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分析说,一是拥堵指数降低了,二是拥堵时间减少1小时,2011年第一季度,工作日平均拥堵持续时间(包括严重拥堵、中度拥堵)共计1小时15分钟,较2010年同期2小时15分钟同比减少1小时。三是2011年第一季度,北京市五环范围内早、晚高峰各等级道路运行速度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高。

  “拥堵指数的测算工作经过了大量论证,通过对路网24小时监测,动用上千人搜集实时数据,采取第三方验证,交通拥堵指数体现了北京交通的客观情况。”郭继孚告诉记者。

  2

  “推拉”政策更加有力

  从今年以来北京的治堵措施可以发现,有两个重要的取向,一是在中心城区对小汽车出行的限制,二是推动公交大发展。“事实上这也是国外,尤其是经历过大堵车时代的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郭继孚说,一方面要限制,一方面要鼓励,这就是所谓的“推拉”政策。而现实的效果如何,也要看“推”与“拉”的搭配是否到位。

  自本月实施中心城区停车费上调政策后,市民出行出现新变化。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中心城区三个停车场,车辆平均停放时间及停车数量有所下降。

  案例一:小街桥。位于北二环的小街桥桥下停车场,周边以商务办公为主。停车价格调整后,小街桥二环辅路平均流量下降了13%。虽然车辆的平均停放时间稍有增长,但停车场全天每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数由3.24辆/位降至2.7辆/位,停车位利用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

  案例二:月坛南街。位于西三环内的月坛南街路侧停车场,周边以为政府办公为主。调价后,月坛南街平均流量下降了约5%;停车场全天每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数由3.38辆/位提高到5.90辆/位;车辆的平均停放时间由之前的202分钟下降到85分钟。停车位下降了17个百分点。

  案例三:中环广场。位于西二环内的中环广场路侧停车场,属性为政府办公场所。停车价格调整前后,对菜园街、广安门南滨河路、枣林前街等3条路段进行了监测。调价后,平均流量下降了10.3%;停车场全天每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数由4.85辆/位提高到5.05辆/位,车辆的平均停放时间由之前的163分钟下降到114分钟,停车位利用率下降23个百分点。

  郭继孚分析说,对比分析停车价格调整前后的流量变化情况,可以发现一类区域停车场周边小客车流量下降较为明显。一类区域停车场周边的35条监测路段中,有27条路段的小客车流量有所下降,平均降幅12%。地上停车场使用情况变化无明显规律。但停车位利用率普遍下降,11个监测地点中,7个监测地点的停车位利用率下降,平均下降1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市民出行方式选择有所改变。价格调整后,18%的受访者选择地下车库等低收费区域停车,29%的受访者选择采用其他的交通方式,37%的受访者选择小区周边和不收费的地方停车。在选择其他方式的人群中,选择轨道和地面公交的达63%,选择出租车的为15%,拼车的为18%。”郭继孚指出。

  而与此同时,公共交通客运量的变化透露出新的信息——

  2011年第一季度,工作日公共交通(地面公交及地铁)日均总客运量为1943.0万人次,较2010年同期(1870.4万人次)同比增长3.9%;其中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596.4万人次,较2010年同期(494.9万人次)同比增长20.5%。

  “从中可以看到,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调控。”郭继孚分析说,今年北京市机动车用车成本有了一定提高,4月1日起,北京市非居住区停车价格上调。此外,油价上涨也使得一部分市民放弃私家车改成公共交通等绿色方式出行。

  此外,北京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在持续提高——开辟10条短途公交线路,改善地铁站点周边公交微循环,方便居民小区公交出行;开通首批“一站直达、高峰运行、乘车刷卡、统一标识”形式运行的社区通勤快车,提高公共交通精细化、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水平;轨道交通实现13号线行车最小间隔2分40秒,1号线行车最小间隔2分05秒,轨道交通日最高客运量近700万人次,日均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0%多;此外,北京市今年继续实施每周一日高峰时段限行,消减了交通流量;东教场胡同南口等一批微循环道路得到疏通,进一步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等。以上一系列措施也在缓解交通拥堵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