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让“幸福指数”变成新“GDP”

2011年05月04日 09:3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全民皆曰“幸福指数”的大背景下,一定不能头脑发热,别将其沦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庸俗化为下一个“GDP”

  近日,我国首份“国民幸福指数报告”在四川遂宁市发布,中国幸福社会建设的序幕由此正式拉开。该报告基于一套全新设计的、系统的“国民幸福指数”测算体系,在48个基础指标和空间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发展等8个大类指数基础上,最终测量出一个地区的国民幸福综合指数。

  近些年,幸福感、幸福指数、打造幸福城市等词汇频频出现于官方文书和媒体报道之中,“幸福指数”这一概念不仅跻身社会热词行列,还成了许多地方政府重要的施政导向。

  按照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的说法,这种全国范围内的对提升幸福感的要求,是转型期中国一种新的社会共识,也可视作社会重大进步的标志之一。不过,在全民皆曰“幸福指数”的大背景下,一些审慎的担忧也值得重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幸福指数要避免落入类似“GDP崇拜”的窠臼。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一直将GDP奉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最高指挥棒”,客观上无疑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其弊端也很明显。比如,过于单一的GDP数据无法反映环境成本、生产效率、国民素质等。更为尴尬的事实是,尽管GDP数据一年比一年好看,但国民幸福感的提升却没有跟上GDP增长的步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引进“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无疑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和社会进步情况。不过,幸福指数和GDP说到底同样都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但凡将指标物化和神圣化,就会埋下一定的发展隐患。因此,在提升国民幸福感的过程中,切勿让“国民幸福指数”沦为下一个“GDP”。

  首先,应该通过实践和不断调整,探索出相对科学、统一、可比的“国民幸福指数”测算体系。不能是各地“各取所需”搞一套有利于从数据上提高本地“国民幸福指数”的测算办法,更不能搞成是GDP的变种,穿“幸福指数”马甲,行GDP之实。

  其次,要防止提升幸福指数的工作“作秀化”“作假化”,让老百姓陷入“被幸福”的境地。去年11月,河南省平顶山市统计局发布的报告称,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从2006年的64.65提高到83.81,但当地老百姓对此并不买账。类似的情形曾在各地上演过不同的版本,涉事地方政府也屡遭作秀和数据造假质疑。有了比较科学的测算体系,还必须保证各项数据采集的科学、真实,应尽量挤掉不应有的“水分”,严查各种数据造假。    

  此外,还必须注意到,国民的幸福指数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不像GDP指标那样可以明确的细分和量化,因此要避免把幸福指数沦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盲目攀比。某些地方政府动辄大谈幸福指数,无论做什么都要与提升幸福感扯上关系,就连建设一些毫无实际用途的形象工程也要拉上“打造幸福城市”的大旗,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千万不可取。

  只有摒弃了GDP指标曾经出现的种种弊端,更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整体运行状况,避免了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的短期行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真正让民众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幸福指数”才有意义。易艳刚(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