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室内公共场所禁烟首日:有令难行禁烟遇尴尬”、“重庆市医疗机构全面禁烟第一天,他们手中的烟还没掐”、“北京禁烟首日多地探访:候车大厅还在冒烟圈”、“‘五·一’起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八成市民‘不感冒’”……这是日前很多新闻报道的标题,它们都指向了5月1日“公共场所禁烟”这道新令,如此结果——“果然”。
不能否认,这是很多人对于“公共场所禁烟”的“预期”。即便同日实施的“醉酒驾车入刑”,也有人不够看好。醉驾入刑,能管用吗?那些敢酒后开车的哪个没点“能量”,只要没把人撞了,还真能把人家“送进去”判刑?于是媒体上一边展示着各地“以身试法第一人”,另一边也在发问,抓到的能都判刑吗?
这当然是媒体在做监督,但当这些集中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似乎也应该提个醒:对于这些新法新规的效果,我们不必急于“看空”;警醒相关部门注重执法环境和有序推进很有必要,大家不能以此“果然落实不佳”之类的现实,作为替自身开脱的理由。
我们希望法律法规一朝颁布实施,便成为谁也不敢触碰的“带电高压线”。但改变某些顽固的社会习惯,显然只能是徐徐图之的路径,这是一个倒逼的过程。这个时候不要忘了,法律法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导一种规则,在群体中传播一种共识观念。回过头看这些年走过的路,自从公安部门查酒驾开始,自动不喝酒的司机就多了,劝开车人喝酒的人就少了。控烟也一样,大家都抱怨“控不好”,但回过头看,医院、公交等很多公共场所这些年改善非常大,数年前满大街“烟屁股”的场景也很少能见。
所以对于禁烟禁酒驾的事儿,应该少说一点“不可能论”。只要执法者逐条落实,勤于督导,执法的拳头挥舞起来不是虚晃一枪,而是持续地“刀下见菜”;只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信民众没有理由把“控烟”、“禁酒驾”之类的规定视为儿戏,只会增加更多的敬畏。而这些敬畏汇总起来,就是反过来支撑这些符合潮流的观念落地生根的“主流文化”。(毕诗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