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常住人口年增60万 外来人口比重升至35.9%

2011年05月05日 09:4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天,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披露,2010年11月1日零时标准时点上,全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604.3万人。目前,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010年的35.9%,这成为北京人口总规模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每三个人中一个来自外地

  北京人口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过去十年,全国人口仅增长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而北京十年来人口增长44.5%,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8%。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外省市来京人员增加447.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4.7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6%。

  这次人口普查调查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解读

  外来人口延缓老龄化进程

  “十年前,北京每5个人中一个是外地人,现在每3个人中一个来自外地。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成为北京人口增长最突出的特点。”市统计局副局长、市人普办常务副主任顾兖州认为,虽然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对城市管理带来挑战,但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也离不开大量涌入的高端人才和服务型人员。另外,大量正值壮年的流动人口进入,降低了北京人口构成中的男女性别比,也延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和劳动力枯竭为特征的“刘易斯拐点”临近。

  男女性别比106.8:100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01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6%;女性为94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4%。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8,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相比略有下降。

  目前,全国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5.2。

  不过,今天发布的人口普查公报没有披露北京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情况。国家统计局方面透露,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汇总数据显示,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06(以女孩为100计算),高于正常范围。

  解读

  警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人口结构中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尤为关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介绍,国际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标准值是105,完全为统计得出的结果,很难从科学上给出合理解释,在欧洲被称为“上帝的安排”。由于女性寿命普遍长于男性,而且各年龄阶段男性死亡率都高于女性,所以事实上新生儿的正常出生比例是男孩略高一些,103至107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都属于正常范围。

  但中国超过118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偏高。翟振武预计,北京出生人口性别比要好于农村地区,但估计也在115左右。如果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衡,不仅是对女性生存权利的侵害,也会在若干年后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进入婚龄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显然与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部分家庭生男孩意愿强烈,对女婴采取人工流产手段密切相关,同时也有社会保障不健全的客观现实和养儿防老的传统习俗因素影响。翟振武认为,调整出生人口性别比离不开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观念的转变,也需要政府加快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家庭户平均规模继续缩小

  最新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68.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639.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3.6%。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1人减少了0.46人。与全国平均家庭户规模3.1人相比,北京家庭户规模偏低,主要是由于生育水平不断下降、生活观念发生变化、人口迁移流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从人口年龄构成看,本市60岁及以上人口2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5%,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5.9万人,比重没有变化。由于外来人口较多,且主要集中在15岁至60岁的年龄阶段,北京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低于全国老龄人口13.26%的比重。

  北京常住人口中,0至14岁人口为168.7万人,占8.6%;15至64岁人口为1621.6万人,占82.7%;65岁及以上人口170.9万人,占8.7%。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至14岁人口减少15.7万人,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15至64岁人口增加563.4万人,比重上升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56.6万人,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

  解读

  家庭养老传统模式瓦解

  对比全国0至14岁少儿人口占16.6%的平均水平,北京少儿人口比重明显偏低。对此,顾兖州分析,外来人口大量增加是少儿人口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

  翟振武教授则认为,外来人口的补充可能掩盖了北京人口老龄化的实际状况。“少儿人口比重降低、65岁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反映出北京生育率下降、老龄化进程加快的问题。如果单看户籍人口的生育率、老龄人口比例,北京老龄化问题应该更突出。”他提醒,北京低生育与老龄化程度与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接近。而家庭规模缩小表明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非常普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几乎消失,政府部门对此需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提升北京社会养老服务的能力。

  核心区每平方公里23407人

  从人口密度看,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95人,地区分布呈梯度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密度最高,为每平方公里23407人,是城市功能拓展区的3.1倍,是城市发展新区的24.4倍,是生态涵养发展区的109.8倍。

  分区县看,朝阳区常住人口最多,为354.5万人,其次是海淀区和丰台区,分别为328.1万人和211.2万人,这三个区集中了全市45.6%的常住人口。此外,昌平区、大兴区、西城区和通州区的常住人口总量也都突破百万。

  解读

  城市发展不宜过度膨胀

  过去十年,北京人口规模从1382万迅速扩张至1961万,突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设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发展目标,人口调控的压力不言而喻。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告诉记者,从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经验看,其城市化进程都不是直线式的持续快速膨胀,而是有张有弛,在经历一段时期的人口较快增长后,迎来平稳发展甚至绝对人口下降的阶段,当人口规模巩固调整后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如伦敦通过打造11座新城,将市区人口和工业大量迁出,1961年至1971年中心城区人口下降101万;巴黎1962年至1982年人口减少56万;东京通过打造“双磁极”城市布局,1965年至1990年城区人口下降60万。限制工厂、大型办事机构在市区的设立,都是上述城市调控中心城区人口的重要手段。

  “北京人口规模经历了持续20年的平面式扩张,资源承载能力尤其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使得北京必须正视加大人口调控力度的急迫性,这也是遵循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律。”翟振武认为。(记者 涂露芳)

  数据速览

  在京港澳台和外籍人员超10万

  这次人口普查首次将居住在本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参与普查登记的人员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本市居住三个月以上或能够确定将居住三个月以上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但不包括出差、旅游等在境内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这次普查中,居住在我市并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为107445人,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8045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500人,台湾地区居民7772人,外籍人员91128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