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账本公开的目的要明确,不能为了公开而公开。”“‘三公’支出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口径,如果口径不一数据矛盾,最终会影响政府的诚信度。”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副所长、研究员刘尚希4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在分析目前政府部门预算公开存在的不足以及社会公众反映的情况后,表示了上述看法。
●迟公开不如早公开
4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并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刘尚希对此分析,这充分表明国家层面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预计政府预算公开的进度会加快。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看到,预算公开是大方向,迟公开不如早公开。
●增进政府公众互信
目前公众普遍反映,预算公开还不够细化、“三公”支出没有体现、“其他支出”不清楚看不懂等问题。刘尚希认为,这实际上反映出:目前有些部门对预算公开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明确,为了公开而公开,没想到让公众看得清、搞得懂。这实际上是对预算公开的目的认识不足。
刘尚希指出,预算公开,对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来说,好处很多。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是为了让公众参与到对政府的监督工作中,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改善政府的管理工作,有利于相互沟通,有利于增进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信任。刘尚希感叹:眼下一些老百姓对政府的诚信持怀疑态度,预算公开有利于打消百姓这方面的疑虑。
“现在有些部门自己的工作没做好,面对百姓质疑,借口说人力、财力不够,财政给的钱不够。那么,可以公开账本,让大家看看财政给了多少钱,到底这些钱办了什么事,效果如何。”刘尚希说。
●各地口径应该统一
从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传出的精神看,“三公”支出公开将很快从中央推及地方。对此刘尚希向记者表示,从目前个别地方和个别部门已公布的“三公”支出情况看,应引起有关方面注意的是:各地公布的“三公”支出口径应该统一。
今年4月,北京市财政局通过官方网站率先公布:截至2010年年底北京市公车实有数62026辆,但随后该数字被公众质疑。对此刘尚希称:“‘三公’支出,不应该是各个部门按各自的口径来计算,应该全国统一口径,否则,数字大了或小了,都会影响政府的诚信。”(严丽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