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 “空巢老人”数量剧增

2011年05月08日 03:4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农村的年轻人到城市打工,留在身后的是被称为“38、61”的老少妇孺。4月初记者在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浙江等地农村采访发现,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生活上缺乏照料,成为“空巢老人”。

  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温情越来越少

  前不久,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星村杨永波的老伴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在阜阳市动了一次手术。老杨在医院陪了20天,心里一直没着没落的,一会担心老伴、一会担心家里。“现在农村就这样,年轻人都出去了,家里就剩老人,一旦有个人生病了,有人陪护,就没有人看门。”

  71岁的杨永波有两女一子,成家后便远赴杭州打工。十几年里,子女们过年回家团圆、年关扛包出门,长的呆上一周、短的呆个三天。老杨心疼却很能理解:“都是为了生活,不容易。” 守着家、守着田、守着孙子,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上田里、集市上溜达,中午跟人聊聊天、打打牌,晚上看会电视,8点半睡觉,生活很“规律”。

  老杨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颍州区三星村、胡庙等地采访时,记者几乎很少碰到年轻人,像老杨这样的“空巢老人”很多。“但凡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出去了。”胡庙居委会的刘贺军书记坦言:“我们27个村民组,5380多人,外出务工者占了一半多。留下的都是老人,这位69岁的老人现在不得不自己操持农活,料理家务。下田干活的,几乎也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了。”而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达到了260万人。

  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接触的所有采访对象,虽然大多年事已高,但都忙碌在田地中、集市里。“只要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为自己也是为了子孙。”宿州市灵璧县杨疃镇大余村村民刘贺军说。

  记者从安徽省老龄办了解到,相关部门曾做过预测,到2020年,安徽省老年人口将达到1177.5万,全省“空巢老人”预计将达到942万人。“届时,农村空巢老人将占到不小的比例。”安徽省老龄办专职副主任侯世标说,过去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来越少,“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

  “空巢老人”最缺亲情,经常感到孤独,需要倾诉与交流

  “那次电话,让我感到母亲心中的痛。”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赵怀娟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由于子女都在外地,淮南寿县九龙村的父母就成了“空巢老人”,几年前,赵怀娟父亲逝世,60多岁的母亲每天的消遣就是打打麻将、看看电视。去年,母亲因为胆结石手术住院,赵怀娟与兄弟姐妹都因为工作忙而错过了陪护。工作忙完后,赵怀娟第一时间打去电话,感受到了老人的孤单与期盼。“现在,只要有时间我就要赶回去看看,再忙每周最少也要打两次电话。”赵怀娟说。

  最近,一项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调查显示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

  2009年,赵怀娟曾经做过一次调研,在回收的425份问卷中,家庭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到了65.4%,5000—10000元的占到了21.9%,收入来源排在第一位的农业生产劳动占49.2%, 其次是子女提供32.7%。赵怀娟说,农村“空巢老人”最缺是亲情,他们像所有人一样都需要精神慰藉,需要倾诉与聊天,特别是对于丧偶的“空巢老人”。侯世标说,精神慰藉的前提,必须是让“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一是种地、二是子女供给,如果两者都没有,生活都不能够完全保障的前提下,何谈精神慰藉。”

  如何老有所依?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子女照料模式已难以适应

  赵怀娟认为,有效运用家庭的力量,同时更好地让社会力量进行补充,将是农村“空巢老人”乃至整个农村养老体系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在农村大规模推动养老机构建设不现实,政府财力承担不起,另一方面,农村老人的观念更加传统,不愿意走进养老院,也不舍得花钱。”侯世标说。

  “从实践上看,由于缺少盈利点,农村养老社会化很难,政府能否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推动?”赵怀娟介绍了德、日等国的做法,这些国家很早便开始进行老人自理能力的调查与划分,通过政府补贴方式,让服务人员以小时数上门服务。

  不上福利院,不依赖子女,同样能有个幸福晚年,浙江省慈溪市做了探索。自2007年开始,该市依托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起了162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村里的孤寡老人、空巢老年人、低保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全市建立起“以老助老”银龄互助团队300多支,巾帼助老服务队等志愿者达1300多名。各社区通过上门和定点服务相结合、政府购单服务和社会公益帮扶服务相结合,使空巢老人得到照料和生活帮扶。

  随着城乡统筹的加快,虽然“留守老人”问题最终会得到有效解决,但当前更应多为留守老人送些温暖。侯世标认为,在外工作的子女应该定期给家里打个电话、写封信,和父母保持沟通,别让老人空了巢,又空了心。同时,基层政府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加强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认识与互助的平台,调动和利用好老年人自我服务的能力。“比如村里退休的老干部、闲下来的能人,让他们组成老年人协会,村委会旧的房屋、老旧小学的校舍都可以利用起来为他们服务,让他们组织空巢老人信息互通、生活互助、精神共娱。”侯世标说。

  4月14日,在胡庙村的采访结束时,记者碰到了龚洪清老人,一大早,他老伴便嚷着胃疼,孩子们全都到外面打工,只能由亲戚带着去阜阳市看病。72岁的龚洪清腿脚不方便,想去也去不成,只能静静地坐在屋门口等老伴归来,老人木讷的表情和身边生机勃勃的麦田形成鲜明反差,那一幕,犹如一幅刺进人心的图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段红彪】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