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华西都市报:穿越灾难三年跨越三十年

2011年05月10日 09:5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依山势徐徐铺展开的水磨镇,在一潭碧波的映照下,仿佛一幅灵秀的中国水墨画。4月19日,“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这里举行开幕式,极具象征意义。

  行走在青石条铺就的老街,触摸古镇的肌理,登上明清的戏台,幻想昨日的繁华;寿溪河,已变身碧波荡漾的湖泊,和高处的“春风阁”深情对望;汉族风格的禅寿老街,与羌族风格的羌城在广场交汇融合,拉着家常;全镇300多户人家过上“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商铺,人人有就业”的生活,一铺养三代,不再是等待多年的梦……放眼望去,眼前的这块土地,既不是地震前记忆中的模样,更不是地震后的满目疮痍、残垣断壁,而是一个公认领先了震前三十年的新水磨。

  灾难淬砺,四川更加美丽。对全世界许下的这句承诺,川人做到了。“在白纸上画崭新的图,在废墟上建更美的家。”在历史的岔路口,川人以无比的坚强、智慧,背水一战,绝地反击,在逆境中迸发惊人的力量,用恍如隔世的沧桑巨变,诠释跨越发展的坚定信念。

  人类在同灾难的较量中得以延续,并走向文明。与灾难的较量中取胜,四川是有先例的。两千年前的古代蜀地,非旱即涝。李冰父子,引江分流,凿岩筑坝,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从此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饿的天府之国。天地不仁,灾难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但我们却从未失去选择敬畏自然的发展路径,从未失去与自然博弈的生存权利,从未忘记通江达海的梦想,从未将心中的蓝图束之高阁。

  台湾“9.12”大地震,重建花费了6年时间……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未来不能是历史的复制,重建不能是简单的重复。“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抓住了机遇,就是创造了未来。在机遇面前,不能仅仅房倒盖房、路坏修路;危难化为机遇,在机遇面前,不能瞻前顾后,畏手畏脚;在机遇面前,重建中实现跨越并非只是一种奢望。

  跨越发展,三年立川。若干个对口援建的工业园区正在灾区生根发芽;震后规划的成灌快铁,用16个月的时间实现建成运营;超过60年总和的开工在建铁路正在伸向远方;一大批品牌汽车进来了,德国大众、一汽大众将年产50万台轿车,丰田不仅生产考斯特中巴车,而且生产高档越野车,还有吉利沃尔沃、中国重汽重卡、北汽福田轻卡进来,韩国现代也进来了……四川的汽车工业很快突破百万辆,形成几千亿的规模。我们组织出去招商,跑了许多省包括港澳台地区,当时各地实际上都有一份同情和援助的情感在里面。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界对我们震后的环境有了认可。三年来落户四川的富士康、仁宝、戴尔、联想、纬创、德州仪器等世界级电子巨头告诉天下:四川,不仅是中国的四川,也是世界的四川,不仅是安全的四川,更是开放的四川……

  三年的脱胎换骨,三年的强身健体,浴火重生的四川大地,安宁与幸福的新芽蓬勃萌发。三年前的今天,我们无法预知两天后的山崩地裂;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笃定而自信。从悲壮走向豪迈,是告别昨天最好的前行姿态,也是走向明天的坚定抉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