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汶川地震三周年:四幅标语折射灾区重建青川精神

2011年05月11日 15:3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元市青川县是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5月,记者又一次到这里采访,并深深为这座从废墟上拔地而起的崭新城市感到震撼。更让记者感动的是,在道路旁、山腰间、农居上,处处张贴着标语,为人们注解着创造奇迹的精神动力。

  【标语实录】“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重生故事】47岁的石光武是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农民。汶川大地震使枣树村家园尽毁,在余震还在不断发生时,右手残疾、妻子先天聋哑的村民石光武,就开始带领全家人擦干眼泪、重建住房。

  为了把自家的小卖店经营下去,石光武每天骑自行车入城进货,来回要花6个小时。在他的坚持下,小商店一直没有断过货。

  2008年国庆,震后不到5个月,“独臂英雄”石光武一家最早搬进了重建的永久性住房。在他的带动下,枣树村村民们亲帮亲、邻帮邻,新房子陆续建成,成为青川最早完成重建的村子。

  【感动评说】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最宝贵精神动力。3年艰辛重建,广大灾区群众再一次用汗水和双手证明,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标语实录】“一个支部一面旗帜,一个党员一个堡垒,一名干部一个标杆。”

  【重生故事】2009年11月16日,青川县茶坝乡的干部群众无法相信,他们的“贴心人”——乡党委书记雍如品为了帮助村民救火,呛烟之后,突发心肌梗塞,永远地离开了。

  在救灾重建中,家里同样受灾的雍如品把所有心思都投入到组织群众抗灾自救上。他率领党员干部救伤员、搭帐篷、搞防疫、抚人心、查灾情……之后,他又带领干部群众着手灾后重建,难得片刻休息。

  有特困户的房屋被毁,修不起房子。雍如品就帮着找资金、宅基地,备材料,又号召干部群众齐动手,帮助他们每户修起70余平方米的新房。

  乡亲们饱含热泪地说:雍书记是为老百姓办事累死的!

  【感动评说】在每一个灾区,广大党员干部都在用鲜血和生命践行铮铮誓言。他们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是重建工作的“排头兵”,是创造奇迹的“带头人”。

  【标语实录】“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

  【重生故事】徐世卿与陈芬芳入川前,一个在浙江临海市委办工作,一个在临海市汛桥中学任教。两人原准备在2008年底结婚,当得知要选派干部入川援建时,徐世卿第一时间便提出申请。看到未婚夫的决心,陈芬芳只说了一句话:“我们把结婚证先领了,然后你就走。”就这样,他们在援川前一小时领了结婚证,随后徐世卿只身赴川。

  从此,“白加黑、五加二、三班倒”成为徐世卿的日常工作状态。渐渐地,在徐世卿的电话讲述中,陈芬芳也对灾区产生了感情,不久就从浙江来到青川县营盘乡小学支教。当许多同龄人在物质条件充裕的城市享受生活时,他们却在条件艰苦的地震灾区,书写出不一样的青春。

  【感动评说】有一种奉献叫“援建”。19个省市,10万援建大军,2年多忘我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记者丛峰、陈健、黄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