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有关部门应组织各方专家,对中国人口现状进行考量、准确地评估,本着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态度,形成合理的人口政策调整方案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础性数据,引发公众对中国人口问题的关注。
在此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前的一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人口,怎样均衡发展》的报道,探讨中国当下的人口发展问题。文章指出:“如果30年多前人口过快增长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那么今天,人口素质、结构、分布问题正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
文章列举了当下中国人口发展的具体问题:总量增长、素质偏低;年龄、性别结构失衡;人口地区分布失衡。
随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证实公众对人口问题的担心是有根据的。
根据新公布的数据,全国总人口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仅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均增长0.57%,这个增长率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1.07%下降了0.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局长据此判断:过去十年,中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照此趋势,很有可能下一个十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出现负增长。
其次是人口结构问题,这首先表现为老龄化进程在加速。联合国2008年预测:2010年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中国分别为12.3%、8.2%。而本次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局长介绍,中国31个省区市都面临老龄化加快的问题,其中,沿海发达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区问题更加突出。
再者就是性别比失衡继续加大。本次调查显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高于正常范围,而且,这个数据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还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实际上,过去几年来,人们已经日益明显地感受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性:民工荒越来越严重,已经有很多人相信,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各地大量裁撤中小学校,这说明,儿童、少年人数在快速减少。这种减少已经扩散到高考:近两年来,高考报考人数在持续减少:2009年减少40万,2010年减少74万。
4月26日,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前的两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央政治局成员学习人口问题时发表讲话称,要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那么,“稳定低生育水平”指的是稳定在什么水平上?
尽管国家计生委等部门一直宣称,中国的生育率是1.8。但所有客观调查,包括2000年人口普查、2005年1%抽样调查都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左右。本次调查证实了这一点。有专家根据数字推算,1996~2010年中国实际生育率只有1.35左右。这说明中国的生育率已经处于超低水平。如此低的生育率意味着年轻人快速减少。对于未来经济来说,这会导致新增劳动力严重不足,由此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冲击。而最终导致未来中国社会的活力也将衰竭。
这个时候,有关决策部门也应当对这些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将人口政策的根本性调整,提上议事日程。
过去几年来,尽管有专家发出呼吁,但另一种声音也同样存在。相关政策几乎没有调整,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反而更为严厉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本次人口普查数据,提醒决策者,不能再错过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机了。
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不合理的城市化模式及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些因素叠加,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城镇妇女、甚至农村妇女的生育意愿,也已经处于非常低下的水平。这个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因为,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及国际政治活动的基础,如果人口快速减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那所有领域都会出现问题,甚至陷入巨大麻烦。
在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因素中,城市化进程或许是不可避免的,要调整目前不合理的城市化模式,也有很大难度。唯一可以迅速调整的就是严格控制生育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样,即便城市化导致大量妇女没有生育意愿,但那些具有生育意愿的妇女可以多生育,从而让社会总体的生育率保持在可以维持人口正常世代更替的水平。
对于是否应当进行这样的调整,怎样调整,人们仍有不同看法。有关部门应再次组织各方专家,对中国人口现状进行考量、准确地评估,本着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态度,形成合理的人口政策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