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人民网:汶川地震三周年,让我们守住人性的温暖

2011年05月12日 15:44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12”是中国的伤痛之日。三年前的这一天,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数万人遇难、数百万人受伤、数千万人遭灾,十三亿人同悲。三年过去了,噩梦已逝,灾区的重建也有了可喜的成就,但危难之际迸发出的人性光辉依然令人动容,依然令人深思。

  还记得吗?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母亲用身体挡住塌下来的房梁,紧紧地护住孩子,只在手机上留下了“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句话;从废墟中挖出的一名女教师,她的身体蜷缩着跪在地上,她的底下就是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幸存了,但是这个老师当场遇难;在受灾较轻的受灾群众中,个人饭庄成了无偿供应的食堂,私家车成了免费使用的公车;在救灾现场,战士的迷彩,救援队的橙色,医生的白色,帐篷的蓝色,旗帜、标语的红色都成为最充满希望的色彩;在募捐活动中,用手走路的乞丐龚忠诚捐款4次,合计金额在100元以上……

  这片土地上人们互相守望、同舟共济的故事,直抵许多在红尘中浮躁的灵魂,深深感动着中国,也感动着世界。这种震撼的力量虽然暌违已久,但在苦难中爆发,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底色中那知明、仁爱、勇敢的可贵光芒。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这些抗震救灾精神中的每一个因子,实际上也都有着人性的高度。

  人性之美是温暖的,正是这种温暖,给了在灾难中人们生存下去的希望,也给了灾区人民重新站立起来的力量。灾区重建的成就也表明,人性的温暖又一次蕴含在了灾区人民的新生活中。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性有时也是脆弱的,不仅容易受到破坏,而且一旦受损,也很难在短期内修复。社会的繁荣,科技的昌明,随之而来的嘈杂、庸俗、功利、自私、浮躁和冷漠,渐渐地消蚀着人性中的良善,许多不公不义的现象在灾后又沉渣浮起。灾难是一块历史的燧石,在地震浩劫及人类生存的砥砺中迸发出的新时代的人性光辉,是在民族生存的苦难底线上打磨出来的,饱浸着血和泪,弥足珍贵,而且,我们不能总是“修好于灾难”。因此我们应该慎而再慎地对待人性之美,不仅需要及时地给予认同和赞美,还需要认真地加以呵护和培植。爱护它,不只是爱护一个自然人的精神,更是爱护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

  在和平时期,在安适的日子里,如何让人性之美始终环绕着我们,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个人的生存发展,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温暖的力量。( 王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