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5月12日电(记者 江耘)今天上午,浙江省举办“九十年光辉历程看浙江”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祖强从“红船”开始说起,用九个印迹来代表浙江九十年来的光辉历程。
印迹一:1921年8月初,中共一大最后一次会议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工作任务的决议,并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人员。中共一大的胜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印迹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当时中央军委列入正式序列的中国14支红军之一,由浙南红军游击队整编而成。1930年5月军部建立后,红十三军以永嘉、温岭、永康等地游击武装为基础,先后建立了红一团、红二团和红三团,最盛时达6000余人。
印迹三: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1942年7月28日,以谭启龙为书记的浙东区党委成立,统一领导浙东抗日斗争,为根据地创建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浙东敌后军民建立起以四明山为中心,包括三北、四明、金萧、淞沪的浙东抗日根据地。
印迹四:1956年5月,永嘉县委在中国首创了“包产到户”。当时,永嘉县委在雄溪乡燎原社进行队以下产量责任制试验,采取“队向社包工包产,户向队负责专管田上分摊的包产量”等措施。主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李云河将这种管理方法命名为“包产到户”。
印迹五:“枫桥经验”是社会管理工作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次生动实践,受到毛泽东的重视并批示要求推广。48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学习推广“枫桥经验”,把学习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抓手。
印迹六:1974年底,宁波“四大工程”相继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先后开工建设。宁波“四大工程”,是指依托宁波港区位优势,兴建宁波港、浙江炼油厂、镇海发电厂和镇海清水浦渔业基地等4个大中型工程,基建总投资达8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浙江首次以宁波为中心开展大规模建设的开端。
宁波“四大工程”建设,带动了宁波滨海炼油、化工、发电、造纸、钢铁和修造船等六大临港产业群和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是改革开放后浙江和宁波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石之一。
印迹七: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乡镇企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指出:温州农村家庭工业的发展道路,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广大农村走富裕之路的又一模式——“温州模式”。
印迹八:改革开放30年来,义乌因市场而兴,中国小商品城蜚声中外。 2008年,义乌市被列为中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今年,义乌市又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为浙江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中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
印迹九:浙江地域狭小,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浙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993年浙江提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大省,今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意味着浙江诞生了首个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将极大地推动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助推浙江经济迈上新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