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整体治理结构中,县级政权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权力配置和运行质量,一直受到中央高度关注。
针对近年来县级政权尤其是在县委书记身上屡屡发生腐败案件,2009年3月,由中纪委、中组部主导推动,在江苏省睢宁县、河北省成安县、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等三地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在充分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11月,经中央批准,决定试点工作推广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县一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和运行机制。
规范权力,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创造条件让权力在聚光灯下运行。在县级进行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表明中国共产党正积极致力于深化和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党员群众对此充满期待。
让县委权力告别“朦胧美”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首先要求祛除权力的神秘感、封闭性,厘清权力事项,公布权力清单,还权力真相于党员群众。无论是中央确定的试点地区,还是各省(区、市)自己确定的试点县(市、区),这一步都迈得很坚定。
“‘自我削权’是我们做的第一件事,从限制、规范县委书记权力入手,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近3年来努力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的江苏省睢宁县县委书记王天琦说。在这一思路下,睢宁县出台《对重要项目、重点工程、重大资金使用实行议决权和否决权分离的意见》,建立了议决权和否决权分离制衡的制度。政府常务会有议决权,县委常委会有否决权,相互限制又相互协调,有效地限制了不当用权。
“我的权力事项有多少,现在自己清楚了,党员群众也清楚了。”王天琦说。
成都市武侯区在试点过程中明晰了区党代会、区委全委会、区委常委会、区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编制了权力目录,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清楚。武侯区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固化权力事项”。在区委常委会的权力目录中,18项权力规定得清清楚楚,而对于区委书记,武侯区也列出9项核心职权。
领导干部职位出现空缺,领导班子整体结构需要改善,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存在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一系列情形是贵州省长顺县为规范县委书记用人权列出的“条框”。长顺县委明确规定,出现上述情形时,县委书记只能提出选人的方向原则、标准条件和基本要求,不能指定具体人选。
“此次职权清理工作共确定县委集体职权50项,县纪委、县委部门职权110项。”浙江省嘉善县委书记张明超说,试点重点围绕厘清职权、规范程序、公开运行、强化监督4大内容展开探索。目前,嘉善县依据党内有关法规文件,编制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流程图》《县委重大事项公开决策流程图》《科级干部任免流程图》,并公布于众。
河北省成安县根据职权的重要程度、行使频率和问题发生的几率,对县委职权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确定县委本级职权行使风险点35个、县委常委风险点137个、县纪委和县委部门职权行使风险点54个,共计226个,制定防范措施406条。对于每个风险点,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进行预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通过权力事项的清理、规范、公开,试点地区努力让县委权力告别“朦胧美”,走出“黑匣子”,体现了改革勇气和创新精神,也表明中央规范县权的要求在试点地区得到了有效落实。
“看得见”方能“监督得好”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其实质是科学规范县委核心权力和对核心权力进行有效监督,以保证权力在运行中不走样、不变质。而“看得见”方能“监督得好”。
睢宁县在公开决策方面做了多项探索。例如,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和部署议题的县委常委会,通过电视转播形式进行现场直播,并设立现场热线电话,开通网络和短信平台,让党员和群众反映愿望,提出建议,表达心声。配套推行公开述职述廉的“一述双评”制度,将各镇、各部门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向社会公开,让群众看任务、看进度、看结果。由全县选出的3000多名评议员季度一点评、半年一评议、年终一考核,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启动问责,对排名靠后的,公开预警。
如何公开、能否公开老百姓想知道的重要事项、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对权力监督的成效,各试点县(市、区)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了各种尝试。
在成安县县委大门口两侧,竖立了32块公开栏,公开栏里清楚标明各种行政事务的办事程序。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成安县委、县政府各位党政领导的照片、简历、职责分工、手机及办公电话等也全部在公开栏中进行公开。在最东边的六块公示栏中,还分别公开了全县各单位每个月的财政开支情况,重大工程、重大事项的信息。
成都市武侯区开通“武侯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对区委及其工作部门、区级各部门党组和各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分工、议事决策、工作动态、诉求电话等进行全面公开。
嘉善县县委书记张明超认为,手机、网络、电视、报纸等现有的渠道都可成为公开透明的有效载体。“公开、与群众互动、打通信息渠道,这些措施成本小,作用大。只要下决心去推动,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实现。”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显示了这项工作的生命力和必要性,而从试点地区的情况不难发现,真公开、真监督,必然会带来清风徐徐的政治生态环境
重要岗位干部选拔的最终环节,从过去的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变成如今的全委会票决。这项转变较好地规范了贵州省长顺县县委、尤其是县委书记的用人权,风清气正有了机制保证。
长顺县委组织部长韦崇瑞说,全县乡镇党政“一把手”拟任免职现在均需要通过全委会票决,“县委委员表决重要领导干部时,一人一票,票与票等值”。
作为首位通过全委会票决后,当选长顺县威远镇党委书记的伍友梅如今也是县委委员。她说,在对重要领导干部任用进行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前,组织部门要向全体委员通报任职人选的笔试、公开推荐、民主测评、考察情况等内容,“如果不是德才兼备的干部,这最后一道关口肯定过不去。对那些企图跑官要官的人来说,这就是难以逾越的‘防火墙’。”
睢宁县的不少干部试点后觉得规矩上身,压力大了,不如过去舒服了。王天琦说:“这是一个好现象,‘干部不好过,群众才好过’。”自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往经常被围堵的大门一直畅通无阻。
走进成安县县委县政府,让你感触最深的就是群众可以自由出入。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办公室分别在大楼的一楼大厅左右两侧,想找他们不需预约,不需请示任何人,来访者可以直接敲门进入。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公室门前都贴着公开牌,标有领导的照片、职务、职责分工、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公开、透明之风扑面而来。
规范县委权力特别是县委书记的权力,实行公开透明运行,是基层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领导干部有勇气改革自己的权力,才有底气去改革别人。试点地区取得的成效说明,只要坚持不断改革探索,就能找到预防腐败的答案。(新华社记者郭奔胜、李亚彪执笔,参与记者谢云挺、朱峰、侯大伟、李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