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越修越好了,但领导离基层反而远了;通讯越来越发达了,而干部倾听群众心声反而少了”。干群矛盾较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群众见面太少,联系太少,沟通太少。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让基层干部直接摸到群众的思想脉搏,找到了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
民情恳谈:
多听群众“倒苦水”(治理者说)
面对面地与群众“零距离”交流,坐下来倾听群众最迫切的想法和诉求,把接访活动变成恳谈活动。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委书记 江文玉
民权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发展滞后,基层矛盾较多。为了化解纠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两年前,县委实行“开门大接访”,让心中 “不平”的群众都有机会向干部“倒苦水”。
一次“开门大接访”,上访的群众特别多,县委政府大院容纳不下,我们就在县里的体育场接访。实行了县级领导干部“周末大接访”和“每个工作日县领导接访”制度后,仍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要。县委通过调查研究,在全县推行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要求全县干部“沉”到群众中找问题,面对面地与群众“零距离”交流,坐下来倾听群众最迫切的想法和诉求,把接访活动变成恳谈活动。
民情民意恳谈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议,而是一种谈心交流活动。乡镇和县直单位每周固定一天时间为“民情民意恳谈日” ,县乡机关党员干部直接倾听群众最迫切的想法和诉求。恳谈会不设主席台,形式轻松活跃。为确保恳谈会不流于形式,会后对征求的意见、建议汇总梳理,进行专题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落实责任人和交办时间,并建立整改台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抓落实。活动开展两年多,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共召开恳谈会2300多次,征求意见和建议1.1万余条,现场解决问题5000多个。
民权县村村设置“恳谈室”,畅通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构筑了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 林七乡安庄村有近百亩农田因土渠年久失修,这片土地成了“望天收”,当地群众怨声载道。在民情民意恳谈会上,乡政府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方协调资金10余万元,很快铺修了近200米的硬板渠,解决了26户村民96亩田地的浇灌难题。了结陈年旧账,群众的心气顺了,告状的少了,发家致富的多了。
人和镇金岗村有400多名青壮年劳动力在浙江的一个县从事水晶加工业。这些人生活状况如何?对家乡的发展有什么建议?人和镇党委、政府一直牵挂在心。今年春天,他们到浙江开了一次恳谈会,让远在他乡的务工者感受到家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恳谈会开得气氛热烈,饱含深情,几个小有成就的务工者当即表示回乡创业,回报乡亲。近年来,民权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在全省县市区综合实力排序中大幅度提升。
民情通道:
沟通干部群众心灵(旁观者言)
从“我说你听、我定你办”到“你说我听、你说我干”,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探索了新的工作机制。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张占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利益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社会矛盾愈加突出。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地方经济高效快速发展,是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现在,我们国家人均GDP提高了,老百姓从中得到很多实惠,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也出现了“路越修越好了,但领导离基层反而远了;通讯越来越发达了,而干部倾听群众心声反而少了”的问题。基层群众反映,干群矛盾较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群众见面太少,联系太少,沟通太少。
民权县结合实践需要,推行“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为当地基层群众办成了很多实事和好事,受到群众的赞扬。这种做法,体现的是党委和政府务实为民的作风,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突出群众是主体,党员干部是主导,目的就是为“民”服务。干部通过民情民意恳谈会,体民情、察民意、解民难,进一步转变了领导方式、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服务意识。过去,是群众到乡里、县里找干部反映问题,现在,是干部下来找群众了解民情民意;过去,是干部通过电话了解情况,蹲在办公室里“拍板”,现在,干部面对群众提出的令人脸红心跳的问题,认识到了自己与群众要求之间的距离。“民情通道”,让群众与干部的心灵得到沟通,干群关系逐步密切,工作思路得到扩展。
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探索了新的工作运行机制。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从“我说你听、我定你办”到“你说我听、你说我干”上来,集中了民智,汇聚了民力,推进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一位在基层工作十余年的党组织负责人说,民情恳谈会让他感到决策有了底气、工作有了抓手、发展有了思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在面对面交流中了解群众,在排忧解难中满足群众,在贴近生活中引导群众,在积极作为中服务群众,在共同努力中富裕群众。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探索化解矛盾、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新载体,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建设民主、富裕、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记者 曲昌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