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鲁豫皖小分队从合肥直奔凤阳县,来到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参观大包干纪念馆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
参观完大包干纪念馆,回望入口处按着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浙江大学学生叶丹丹深受触动:“18位农民以托孤形式签下的生死契约让我想到,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是我们学生党员需要着重培养的,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永不过时。”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小岗人解决了温饱;也是凭着这种精神,沈浩带领小岗村人,走出了“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的困境。
带着崇敬,队员们来到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虽早已学习过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但今天实地参观他的住所,队员们还是感动得流下眼泪。
复旦大学研究生张越说:“沈浩同志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从群众最关心,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干实事,赢民心。门上那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对联道出了他为民服务的精神,他因此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这是无声的褒奖,也是对他一生最大的肯定。”
走在沈浩生前主张修建的快速通道上,摩托车、小轿车不时疾驰而过,新民房、大企业、葡萄园不断跃入眼帘。“去年,实现固定资产投入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听到如此解说,队员们感叹道,30多年前“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只能在纪念馆才能见到了。(记者 何聪 王明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