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湖北欲调长江水缓解旱情 因设备年久失修陷困境

2011年05月26日 08:12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省内河塘湖库纷纷见底,每天用水缺口1亿立方米。日渐严峻的旱情,省防指喊出“向长江要水”。但从长江抽水的设备年久失修,面临“有水也用不了”的困境。

  排涝泵站不少

  抗旱泵站极缺

  “目前流经湖北的长江水,利用率太低,95%以上白白流走。”一位水利专家如此说。长期重防汛轻抗旱的湖北长江沿线,在这次大旱面前吃了大亏。

  湖北长江沿线大型泵站分布图上,“排涝泵站”——将水抽排入长江——的图标密密麻麻。其中紧靠长江边的排涝泵站,就有55座。但“抗旱泵站”——从长江抽水灌溉——仅有松滋牌坊口一座。即使24小时不停,这座泵站也只能抽水15万立方米。

  在长江沿线灌溉区,主要通过涵闸从长江里引水灌溉。与每秒钟要费3度电的抽水相比,引用涵闸的自流水灌溉显然更划算。但大旱之下,长江水位偏低,江水根本无法通过涵闸自流进农田。

  5月23日的图表显示:长江沿线5座涵闸中,仅两座还能进水。其中江陵观音寺闸引水量,不到设计流量的三分之一。同在江陵的万城闸,水量只到当初设计的五分之一。省水利厅堤防局负责人表示,这一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善。“要让长江沿线涵闸正常进水,三峡下泄流量起码要比现在翻一倍,达到2万立方米每秒。”这位负责人说。

  涵闸无法正常引水,使用泵站抽提成为主要手段。大型抗旱泵站的短缺,各地纷纷架设临时泵机抽水。但因长江水位低,普通泵机无力大量抽取江水。

  九成超期服役

  开动问题百出

  抗旱提灌设备老化,使湖北抗旱情势更为严峻。

  全省现有抗旱灌溉泵站20000多处,大多为中、小型泵站,9成以上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座泵站机组的使用寿命,最多只有25年。湖北绝大多数泵站,眼下实际处于超期服役状态。

  本已老化的泵站,在罕见的大旱中常常“一触即溃”。省水利厅人士介绍,天门一座抽水泵站,刚开两天便损坏。更多的泵站因损坏、零件短缺,根本无法开机。“一座泵站正常运转效率,应该在60%以上。但现在绝大多数的泵站,能达到30%就不错了。”省水利厅人士说。

  针对泵站设备老化,省水利部门每年都在尽力维护,但因成本高昂,目前的财力仅能对大型排涝泵站进行改造。用于抗旱的大小泵站,无力改造。水利专家测算,一座中型泵站,进行改造需1800万元左右。在巨额的改造成本前,防汛再次压倒了抗旱。众多抗旱提灌泵站,只能在等待中继续老化。

  大旱“逼”沿江各省

  向北方学习

  “在长江流域,长期以来都是重防汛轻抗旱。”长江防总专家王井泉如此说道。

  据王井泉介绍,长江流域气候湿润雨量丰富,堪称“十年九涝”。在沿江各省份,防汛是头等大事。有限的水利建设资金,必然向防汛建设倾斜。而长江水量丰富,通过涵闸自流引水,通常就可解决灌溉问题。这使得沿江提灌设施的建设,重要性大大降低。

  即使经历这次的大旱,王井泉认为不会颠覆“重防汛轻抗旱”现状。他分析称,类似今年的极端天气,毕竟不可能经常发生。如果大规模建设抗旱设施,会在多年内造成闲置。有限的资源被分流,甚至会影响正常防汛建设。“此后进行抗旱,仍将以应急形式为主。”王井泉说。

  但上了大旱这一课,长江流域对旱情重视程度将极大提升。王井泉表示,通过整险加固水库、改造塘堰、河道清淤、整修渠道等手段,可大大提高各省份抗旱能力。而在抗击大旱时,也将更多借鉴北方抗旱经验。而北方在抗旱技术、设备等方面准备充分,必要时也将给长江流域更多支持。

  记者 匡志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