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的一个僻远小山村,原本静静地独处大山深处。近些年因为发现它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红歌的原创地,变得热闹起来。人们哼着歌儿纷至沓来,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愫,也想拉直一个心中的问号。
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便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红歌的诞生地。在当今中国,这首歌几乎人人会唱。人们也许像我一样,很想弄明白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缘何诞生了名扬四海的经典之作?
房山区作协副主席张永顺先生知道我想走访霞云岭,连连说那里山高路远,不好走,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向导。我们一行驾车沿108国道西行,翻山越岭上百公里,几乎一直傍着一条小河——房山区的母亲河大石河,上溯至河的源头,目的地就到了。
堂上村四面环山,村宅布满一面山坡。村边有座中堂庙,还保持着半个多世纪前的原样。“庙”内支着一张土炕,炕上摆着一张小木桌。1943年9月的一个夜晚,八路军群众剧社小分队队员曹火星,就是在这间小房子里,借着一盏小油灯的微弱亮光,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词曲一挥而就。
写这首歌时,曹火星年仅19岁。他原名曹峙,河北平山县西岗南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时才改为现名。在他身上似乎凝聚着一个历史的巧合:在抗日战争烽火连天,国民党势力相对强大之时,正是这位名叫“火星”的年轻人,以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既呼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也预示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规律。
中堂庙下方新建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以大量文字与图片资料,为我们讲述了有关这首红歌问世与流传的一个个故事。
据曹火星生前回忆,1943年,蒋介石写了《中国之命运》一书,声称“若没有国民党,中国早就灭亡了。”延安《解放日报》针锋相对发表社论,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阐发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此时,曹火星正在琢磨为堂上村的村民写首新歌,组织大家传唱。晚间,冥思苦想的他,突然灵机一动:《解放日报》社论的标题不就是最好的歌名吗?紧接着,铿锵有力的歌词,如同屋边的山泉喷涌而出。为了让群众对此歌喜闻乐见,便于传唱,他又在曲子里,借用了堂上村一带老百姓经常操练的霸王鞭舞蹈的节奏,将作品一气呵成。
很快,堂上村的男女老少,边手执霸王鞭,有节奏地敲打着身体各个部位,跳着舞,边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不仅仅因为歌好听,舞有趣,句句歌词,其实都是他们的心声。音乐一旦与人民情感交融,就能广泛流传。这首歌很快就在整个平西根据地传唱。1945年9月12日,歌的词曲经《晋察冀日报》刊登,像长了翅膀,四处飞扬。
曹火星当年书写在一张草纸上的词曲,现在就静静地陈列在纪念馆里。人们很容易发现,原词与现今传唱的歌词,主要有两个地方作了改动。原来的“抗战六年多”,改作了“抗战八年多”;歌名中的“中国”,前面加上了“新”字。馆中提供的史料表明,1950年,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讷在家里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被父亲听到了。“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就有了。这里应当改作‘新中国’。”主席一锤定音,从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响大江南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一心救中国……”
中堂庙外,来自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一批师生,面对鲜艳的党旗,再次唱起60多年前从这里传出去的老歌。歌声依旧,周围景物却已全非。上下三进院落的纪念馆,呈灰白色,与漫坡的桃红梨白,组成一幅清雅的图画。不久之后,这幅图画还将增添一抹红色——纪念馆对面一面山崖,搭起了脚手架,即将用钢材制成一面921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党旗。刚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堂上村,正在准备以新的姿态迎接远近宾朋。
“您见到一路上那些农民新村吧,过不了多久,咱村也要建成那样,家家户户接待游客就更方便了。”坐在旅游接待中心里的一位名叫李增元的村民,告诉记者说。
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路上见过的一片片别墅式的漂亮房子。心想,过些时日,一定要再来看看。(记者 孔晓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