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人户分离家庭近十年大增 其中女性多于男性(2)

2011年05月30日 09:5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家建议

  公共资源配置应顺应人户分离趋势

  “人户分离是北京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的直接体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段成荣教授认为,北京城市规划要顺应人户分离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改变按户籍人口分布分配公共服务资源的方式。

  从北京人户分离人口的分布看,绝大部分跨区县的人户分离人口,户口登记地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但离开多年后仍不愿意变更户籍所在地,正是因为这四个区域集中了北京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尤其为了子女上学,大批实际搬迁到城市近郊居住的市民,更不肯放弃原来街区的户籍。

  “为了减轻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市民搬迁到了相对较远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政府部门应该同样满足他们的需求,将优质教育资源、大型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向这些地区倾斜,让搬迁居民没有后顾之忧,也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完成核心区人口疏导的目标。”段成荣建议。

  他同时提出,北京产业转移、商业布局等规划也应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倾斜,让居民能就近择业、就近购物、就近享受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这些措施在减轻北京人户分离压力的同时,对缓解交通拥堵也会成效显著。

  相关新闻

  本市人口红利期仍将延续 外来人口贡献不小

  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表明北京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处于“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

  本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受外来人口流入影响较大,常住外来人口的年龄集中在20至39岁,这部分人口占外来人口的62.8%,其中25至29岁组占19.1%。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的年龄中位数(注:一列数从小到大排列后,中间的那个数)为35.7岁,常住户籍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41.5岁,常住外来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29.6岁。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是本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两头小、中间大”的年龄结构特征仍将继续持续一段时期。

  北京城市发展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明显优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总抚养比为25.2%,老年抚养比为15.7%,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生态涵养发展区总抚养比为26.6%,少儿抚养比为13.9%,老年抚养比为12.7%,表明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劳动力人口向城区流动,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也超过全市的平均水平。

  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0至14岁的少儿人口为168.7万人,占8.6%,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621.6万人,占82.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0.9万人,占8.7%。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少儿人口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老龄人口比重微增0.3个百分点;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4.7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进程减缓。

  去年,本市常住人口的总抚养比为20.9%,其中,少儿抚养比为10.4%,老年抚养比为10.5%,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总抚养比下降了7.3个百分点,主要是少儿抚养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虽然老年人口抚养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已达到170.9万人,老年人口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近半人口住在朝阳海淀丰台

  人口密度西城最高延庆最低

  2000年以来,本市人口地区分布呈现出由首都功能核心区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扩散的态势。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最多,为955.4万人,占48.7%;城市发展新区次之,为603.2万人,占30.8%;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为216.2万人,占11%;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最少,为186.4万人,占9.5%。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中了全市79.5%的常住人口。

  16个区县中,朝阳区人口最多,为354.5万人,其次是海淀区和丰台区,分别为328.1万人和211.2万人,这三个区集中了全市45.6%的人口。此外,昌平区、大兴区、西城区和通州区的常住人口总量也都突破百万。常住人口最少的区是门头沟区,只有29万人。

  十年间,昌平区常住人口增长最快,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0.4%;其次是大兴区和通州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4%和5.8%,高于全市3.8%的年均增长率。由此可见,北京市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郊区化现象已经从城市近边缘地区向远边缘地区延伸,这与城市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住宅建设及道路延伸有着直接关系。

  与人口总量变动相伴随,北京市的人口密度也在逐年上升。

  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195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密度呈梯度分布,即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密度最高,为23407人/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拓展区次之,为7488人/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新区为958人/平方公里;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密度最低,为213人/平方公里。

  分区县看,西城区常住人口密度最高,为24605人/平方公里,延庆县最低,只有159人/平方公里。

  近三分之一受过高等教育

  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5年

  2000年以来,本市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有了明显提高。

  2010年,本市6岁及以上人口为1881.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5.9%,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接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高等教育,与2000年相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增加389.3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0.5%。

  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大学专科及以上人口为617.8万人,占32.8%。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中,研究生为69.1万人,占3.7%;大学本科为310.9万人,占16.5%;大学专科237.8万人,占12.6%。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大学专科及以上人口比重呈现增长态势,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比重呈现减少趋势。

  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不断提高。1964年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3年,到2000年提高到10年,2010年又提高到11.5年。

  16个区县的人口文化素质有所不同,其中城近郊区大专及以上人口比重均达到30%以上,具有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大学校园优势的海淀区这一比重高达49%,拥有金融产业特点的西城区,这一比重达到41%。远郊区县的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除昌平区大专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6%外,其他区县这一比重都在23%以下。

  本市80.5%的研究生集中在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和昌平区。其中,海淀区的研究生最多,为30.2万人,其次是具有CBD商务区优势的朝阳区,为13.7万人,第三是拥有金融产业特点的西城区,为6.3万人,第四是昌平区,由于大学城等原因,研究生为5.4万人。

  56个民族全聚齐

  北京少数民族人口满族最多

  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其中汉族人口1881.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80.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1%。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1.6万人,增长36.8%,年均增长率为3.2%。

  各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和土家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0.2%。其中,满族人口最多,为33.6万人,占41.9%;其次是回族人口,为24.9万人,占31.1%;蒙古族、朝鲜族和土家族人口分别为7.7万人、3.7万人和2.4万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9.6%、4.7%和2.9%。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排在前五位的民族顺序没有变化,但比重有所变动。

  全市各区县都有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和生活,每一个区县都有30个以上的少数民族。其中,朝阳区和海淀区有55个少数民族,西城区、丰台区和昌平区的少数民族个数均超过50个,东城区、石景山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和大兴区有40个以上的少数民族。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各区县少数民族个数普遍上升,各民族分布范围较广。

  相对而言,北京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较轻。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0至14岁的少数民族人口9.9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12.4%,比常住人口同年龄段人口比重高出3.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5.7万人,占7.2%,比常住人口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低1.5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4.4岁,低于常住人口平均年龄2.9岁。

  2010年北京少数民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1年,比2000年人口普查提高1.5年。(记者 涂露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