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户口登记地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共140.3万人,占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总量的76.7%。
市统计局分析认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对地域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户口登记地是东城区的人户分离人口,主要选择在朝阳区和丰台区居住;户口登记地是西城区的人户分离人口,主要选择在丰台区和朝阳区居住;户口登记地在朝阳区的人户分离人口,主要居住在丰台区、通州区和昌平区;户口登记地是海淀区的人户分离人口,主要选择居住在朝阳区、丰台区和昌平区。
西城人口密度最高
2000年以来,本市人口地区分布呈现出由首都功能核心区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扩散的态势。
数据显示,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最多,为955.4万人,占48.7%;城市发展新区次之,为603.2万人,占30.8%;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为216.2万人,占11%;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最少,为186.4万人,占9.5%。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中了全市79.5%的常住人口。
在人口密度上,从区县看,西城区常住人口密度最高,为24605人/平方公里,延庆县最低,只有159人/平方公里。
昌平人口增长最快
16个区县中,朝阳区人口最多,为354.5万人,其次是海淀区和丰台区,分别为328.1万人和211.2万人,这三个区集中了全市45.6%的人口。
此外,昌平区、大兴区、西城区和通州区的常住人口总量也都突破百万。常住人口最少的区是门头沟区,只有29万人。
十年间,昌平区常住人口增长最快,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0.4%;其次是大兴区和通州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4%和5.8%,高于全市3.8%的年均增长率。市统计局表示,郊区化现象已经从近边缘地区向远边缘地区延伸,这与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住宅建设及道路延伸有直接关系。
专家观点
应改变按户籍分配公共资源的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段成荣教授表示,人户分离是北京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的直接体现。就北京而言,目前人户分离人口大量增加,因此在做规划的时候,应改变按户籍人口分布分配公共服务资源的方式。
从分布区域看,北京绝大部分跨区县的人户分离人口,户口登记地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但因为拆迁、结婚等多种原因离开多年后,仍不愿意变更户籍所在地。事实上,一些门牌号可能在拆迁中已经不存在了。为何不愿意离开?主要是因为这四个区域集中了北京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尤其为了子女上学,大批实际搬迁到城市近郊居住的市民,更不肯放弃原来街区的户籍。
段成荣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搬迁到了相对较远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在他们居住的区域,同样也需要优质教育资源、大型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因此,政府部门在规划上,相应的指标可以向这些地区倾斜。同时,北京产业转移、商业布局等规划也应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倾斜,让居民能就近择业、就近购物、就近享受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这些措施在减轻北京人户分离压力的同时,也能对中心城区备受诟病的交通拥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接受采访时认为,在城市拆迁和规划过程中,应协调好“迁移”与就业、公共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同时面对人户分离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合理分配公共服务资源。(记者 蒋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