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6月4日电 题:贵阳金阳富宏煤矿事故救援第7天
赵贝 记者 张伟
6月4日,贵阳富宏煤矿救援进入第7天,现场抢险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在富宏煤矿“5.29”透水事故的救援现场,每天300余名救援人员用双手刨挖生命通道。
由于井下瓦斯密度较高,加之井下透水后地质变化较大,为避免次生灾害,救援工作基本以人工为主。记者从现场救援指挥部了解到,截止到4日7时,总排水量已达30800立方米,救援工作紧张有序进行。救护大队、医护、消防、武警和公安等各参与救援的人员,争分夺秒,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整体进度。
井下:“煤块、石头没有手硬”
38岁的查利荣昨天已经下了两次井,作为一名救护人员,每次下去都要趟着漫过膝盖的泥水。昨天晚上11点30分,休息了三四个小时以后,他正准备第二次下井。“用脚趟水,比用手刨石头好多了” 他揉了揉疲惫的双眼,那张煤灰覆成着的脸上,眼的四周划出了几白道道。
现在的井下,到处是淤泥、煤块、大石头和坑木等杂物,“为了避免次生灾害,清淤过程中不能用电气设备。”查利荣说,每一块和着泥的石头、每一根坑木直径为20多厘米、长2米、每一段长短不一的扭曲铁轨,都需要人工用肩膀扛出,影视里常见的双手刨挖淤泥石块,肩膀扛坑木头和铁轨,是救援现场真切的一幕。每一位下井的救援人员脸上基本看不到皮肤的颜色。
6月2日,救援队员在清淤过程中,被变形像麻花一样的铁轨“挡了路”, 查利荣斩钉截铁地说:“用手把铁轨锯断!”只用了五六分钟,这根两指宽的铁轨即被“拦腰”斩断,而平时要锯断这样的铁轨,至少需要15分钟,“我就不信铁轨比我们的手硬!”24岁的救援人员吴比说。在连续6天的“手刨”过程中,吴比的手指已经受伤发炎。
每天工作至少八个小时,疲惫不堪的吴比也只能坐在泥泞中休息一会,甚至不能打盹。“井下没有一处是干的,除了我们,参与救援的矿工每天要抬着水泵在齐胸深的泥水里行走至少4个小时。”查利荣说井下的救援人员都用双手和肩膀跟时间赛跑。
井上:“绷紧每一根弦”
井下的救援人员用双手清淤,井上的消防、医护、公安等工作人员也保持着每分每秒的紧张。
贵阳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孟吴恒告诉中新社记者:“接到报警后,支队先后调派金阳新区金朱西路中队、特勤大队一中队8台消防车80余名官兵携带空气呼吸器、多功能救援担架、防化救援服等216件(套)装备火速赶赴事发现场参与抢险救援。”
而贵阳市紧急救援中心的2辆救护车也停在离出事矿井最近的地方,一旦接到紧急救护通知,医护人员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施救。除了现场两辆救护车,救援中心还准备了11辆救护车,24小时待命。定点接待伤员的金阳医院也随时备好了床位和其它医疗设备,相应的医护人员也24小时待命。“从煤矿到金阳医院,20分钟之类就能到达。”贵阳市卫生局应急办主任陈刚说。
从5月29日到现在,救援人员也出现了感冒、肠胃不适等病者,目前总共接诊了近100人次。救治遇险矿工是重中之重,但救援人员、家属生病,医护人员也毫不放松。“他们在救人,我们不能让救援人员的身体垮了。”在现场值班的120急救医生每天要在车里工作12个小时,医生韩伟说:“每一分钟都要保持警惕。”
医护人员一刻不离,消防、公安和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也绷紧每一根神经,时刻保持协动,井下一旦有新的情况,几秒钟之内,各参与救援的人员都会一起到达指定现场。
6天来,救援人员每天分三班下井,每班下井100人,截止到6月2日晚上11点30分,下井救援人员总计已达1800余人次。
无论是井下还是井下上,每一个参与救援的人员,都只有一个信念:“端午节就要来临,我们希望能尽快援救遇险人员,不怕石头硬、井里黑、身体累!”查利荣坚决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