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环境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联合举办,为期4天的“首届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同济大学开幕。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在开幕式上发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说:“我国近十年来温度呈现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在9.4°C到10.1°C之间波动,一个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我国区域性干旱明显加剧。”
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2009年全球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再次突破历史最高值。统计显示,2007年为我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201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9.5℃,较常年偏高0.7℃,为1961年以来第十个最暖年。伴随着天气变暖,近50年来,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约增加15%至50%,东部地区频繁出现“南涝北旱”,华南地区降水约增加5%至10%,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约减少10%至30%。
郑国光说,气候变化已经对我国的环境带来了如下多重影响:
我国区域性干旱加剧,华北地区最近20多年中有8年发生干旱,干旱发生之频繁、干旱范围之广、损失之大,是1886年来最严重的。
近13年来,酸雨区范围总体扩大,北方酸雨区扩大明显,传统上为非酸雨区的北京地区出现强酸雨。
气候变化影响了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目前,我国东部物候期提前,亚热带、温带北界北移。湿地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某些物种消失,全国动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率上升,分布变化显著。
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问题严峻。1956-2000年,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减少20至120毫米,径流量呈减少趋势。
郑国光认为,气候变化应作为一种杠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记者 张炯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