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6月7日电 题 感受上海“红色老屋”留存的“红色叙事”
中新社记者 陈静
在上海,留存着诸多见证中共从创建到成长历史传奇的“红色老屋”,记者近日顺着史料线索探访了这些座落在上海大街小巷的一间间老屋。
承载丰富人文主题的新天地石库门建筑群,而今是上海最知名的地标之一。其中,90年前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李汉俊兄弟的寓所,因为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根”,并诞生第一份党纲而彪炳史册。经再度修缮后重新免费开放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各地的参观者。
走近这座闻名海内外的石库门建筑,“修旧如旧”的青色砖墙、红色窗棂、米黄色石条门框以及黑漆大门上的铜环便映入眼帘。走进不足20平米的客厅,当年样式的家具摆设,栩栩如生的人物蜡像,重现90前年那个激情夏夜。中国共产党人在此播下日后席卷中国“红色狂飙”的火种、成就“开天辟地”的大事。
细心的参观者不难发现,而今这里展出了13位当年参会者的照片,且尺寸一致;而改革开放前,公之于众的代表照片只有8位。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变化曾一度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关注。
作为中共党史最重要的见证之一,“一大会址”持续吸引着众多历史探寻者。每日开馆伊始,其门前总是排起长长队伍,来自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据了解,去年参观人数达56万。馆长倪兴祥预计,今年参观者人数将会超过60万。
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中国红色革命者的诸多深沉印迹。见证中共建党精英忙碌身影和“智慧碰撞”的《新青年》编辑部,深藏在幽静的南昌路老式民居中;当年中国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核心——共青团中央机关旧址,静静留存在繁华淮海路旁的石库门里弄内;当年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的中共二大会址,伫立于城市中心新兴绿地的碧草青竹间;当年的杨树浦码头,曾是周恩来、邓小平等一批后来成为中共骨干精英的热血青年远渡重洋追寻真理的起锚地,而今这一带成为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风水宝地”……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方宁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透露,历时两年、已进入汇总收尾阶段的“上海革命遗迹遗址普查”,共发现从1919年到1949年间中共领导下活动的重要机构旧址、中共重要领导人旧居400余处。此间党史研究部门正推动修整、建立纪念场所,向公众开放。据称,坐落于云南路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不久将供参观;位于虹口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的改建也在逐步推进中。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是上海近代化的结果,而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初期有声有色的活动,也谱写了上海近代史的华彩乐章。
有分析人士认为,时至今日,上海依然秉承其骄人传统、以独特的气质魅力,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拓国际视野、提高执政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炼重地。
中共最重要的干部培训基地之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就落户上海,常务副院长冯俊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学院已经制定了“2011到2015年发展纲要”,将进一步以开放式教学,聚焦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金融管理与创新等课题,并进一步利用长三角独特资源助力中西部地区发展。他透露,学院还将加快“网络学院”建设,希望继续推出网络专题培训,使受益者范围更广、人数更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