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留学苏俄的足迹

2011年06月08日 14: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世纪初,为了挽救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中国进步青年出东洋、走西欧、远赴美利坚,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救国思想。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进步青年寻求拯救中华民族之良方的轨迹发生了巨大变化:红色首都莫斯科,转而成为他们跨过千山万水,负笈求学的目的地。

  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叶剑英……留苏共产党人这一长串闪亮的名字,在之后的风云岁月里照亮了中国的历史。

  东方大学的中国年轻人

  居住在莫斯科城区西北部一栋普通住宅楼里的刘丽达(俄文名字马加丽达·费多托娃),是刘少奇的曾孙女。

  记者在拜访刘丽达时,在她寓所里一本纪念刘少奇百年诞辰的大型画册上看到两幅图片,一张是莫斯科红场的全景图片,另一张是莫斯科街道旁的一栋大楼,图片的文字说明写道:1921年8月,刘少奇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

  1921年春,刘少奇与任弼时、肖劲光等人一起,从上海搭乘邮轮,踏上了赴苏俄求学的旅程。经过3个月的艰难跋涉,刘少奇一行来到莫斯科。1921年8月,刘少奇等中国学生被安排到东方大学学习。

  东方大学由共产国际于1921年5月创办,专门为东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共产党,以及之后成立的苏联中亚各民族培训干部。上世纪20年代的东方大学校址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旁,距离红场不远。

  中国留学生除了语言障碍外,还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苏维埃俄国当时正处在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和其他一些生活资料非常匮乏。漫长的寒冬天气对许多来自南方的中国学员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刘少奇等人克服困难,在东方大学系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工人运动史,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和经济理论。

  1921年冬,刘少奇同罗亦农、彭述之等一起,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参与组成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刘少奇担任支部委员。1922年5月,根据组织决定,刘少奇结束了在莫斯科的求学生活回国,投身于国内的革命斗争。

  档案资料显示,到1925年年中,从中共各个渠道派到东方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达到112人。

  邓小平的母校——中山大学

  翻开俄罗斯社会政治历史国家档案馆的卷宗,一张标明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简称中山大学)学生入学登记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名学生的俄文名叫多佐罗夫,中文名叫邓希贤。这就是邓小平当年进入中山大学的入学登记表。

  中山大学成立于1925年10月。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苏联政府为继续其援助中国革命的政策,决定在莫斯科兴办以孙中山命名的大学,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在莫斯科距克里姆林宫西南方向步行大约10多分钟的地方,就是当年中山大学的主楼——沃尔洪卡街16号。这是一栋外墙为黄色的古建筑,十月革命前是俄国贵族的官邸。楼房中间为四层、两边为三层。

  在一份当年的课程表上,记者看到,中山大学的学员的主要课程有俄文、俄文读报、东方革命史、西方革命史、俄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中国问题等。记者还看到贴在一个作业本上的当年国内革命报纸《民国日报》的剪报。这些贴报都是当年学员学习中国形势和时事课的教材。中山大学的学员分成若干个小组上课。上课一般老师先讲,然后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学生还要开讨论会,进行自由辩论,最后由老师总结。

  邓小平在中山大学时期学习刻苦,表现出色。在邓小平的入学登记表的末尾,有一段由中山大学苏共(布)党支部书记阿戈尔签名的评语:邓小平“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党员和团员,是学校共青团组织最优秀的组织者之一”,“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得到良好的党性锻炼”。

  在这里学习将近一年后,1927年春邓小平回到国内,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

  到中山大学学习的第一期中国留学生人数总共300多人,到1927年年初,人数增加到600多。杨尚昆、叶剑英、张闻天等均曾到中山大学学习。

  文武双全的中国学员

  在上世纪20到30年代,在培养中国年轻革命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有红色教授学院、国际列宁学院(简称列宁学院)等大学。这两所大学是培养马列主义高级理论人才的学府。张闻天、王稼祥等都是从中山大学转入红色教授学院学习的。

  30年代初,列宁学院成为共产国际专门培养各国共产党高级干部的党校。陈潭秋、滕代远、曾山、陈云等20多位中共领导干部曾在这里学习,许光达、阎红彦等红军指挥员曾进入中国军事班进修。

  从中国进步青年开启留学苏俄大门开始,学习军事理论和作战技术,一直就是中国学员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学员都要接受军事培训。苏联的许多军事院校当时都专门为中国学员开设短期军事培训班。刘伯承、左权、刘亚楼、李天佑等都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上世纪20到30年代,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留学苏俄的进程,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席卷整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前进方向。经过红色革命理论的浸润,在革命浪潮中不断锤炼成熟的一大批求学苏俄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记者谢荣 刘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