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记重大工程中共产党员群体:撑起现代化建设脊梁

2011年06月09日 10:3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的话】

  面对生命极限,他们站直是山,弯腰是梁,穿越世界上最大的“生命禁区”,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修建成蜿蜒2000公里的雪域天路,谱写了一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英雄史诗。

  面对人民渴求,他们宁亏自己,不负移民,劈山引水,穿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使700万人告别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解决沿线100多个缺水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

  面对舆论纷争,他们雄心不变,众志成城,历经3000多个日日夜夜,浇注2700多万方混凝土,打造出装机容量世界第一、技术难度世界第一的水电工程,使伟大预言终于成真。

  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京沪高铁……一个个闻名海内外的重大工程,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是谁?他们就是重大工程中的共产党员群体。他们肩负着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他们撑起了现代化建设的铮铮脊梁。

  宁亏自己不负百姓的贴心人

  5月30日上午,天空飘着零星雨点。河南邓州市腰店乡西岭新村,移民寇开成种下今年的第一季庄稼。25天前,他和乡亲们从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乡奔波200多公里,搬进了邓州的新家。“安顿得挺好,多亏咱们的贴心人!”寇开成说。

  寇开成说的贴心人,就是河南南阳市移民局长、共产党员王玉献。

  像南水北调这样的国家重点工程,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其中的数十万移民的搬迁安置,时间短、任务重、强度高,既关系到百姓的生计,又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南阳为例,7个县市区,两年要安置移民9.9万人。

  然而,王玉献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敬业精神与高尚情操证明,“宁亏自己、不负移民,只要我们心对心,移民不难。”

  2009年5月上任第二天起,王玉献就一直奔波于迁安两地,主持召开20多场次问计会,记了厚厚两大本笔记,解决问题的良策很快在他脑海形成。

  “库区大多移民多次搬迁,生活苦,心理脆弱,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办实事,温暖移民,感动移民。”两年来,所有搬迁批次都实现了“不漏、不掉、不伤、不亡一人”,代价却是王玉献没有休息过一天。长期的高强度、快节奏工作,严重透支了他的健康。2010年5月,正在开会的他肾结石病突然发作,痛得满头是汗,但仍咬牙坚持。会后,他悄悄去医院,一个人做了碎石手术。等到大家知道了,准备到医院看望他时,他却出现在第二天的移民工作筹备会上。

  勇往直前甘于奉献的过河卒

  无论是西气东输,还是西电东送,在关系国家能源命脉的重大工程中,最艰苦、最危险的岗位上,总能看到共产党员的身影。

  西气东输二线东段的“卡脖子”工程,是穿越全长近4公里的沙河。沙河过不去,华中、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的民众就用不上中亚来的天然气。然而,沙河1800多米宽的河道,水流量极大,且河床地质全是坚硬的砾石,穿越沙河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在困难面前,我愿当一个过河卒,勇往直前,绝不退缩。”中国石油管道局第二工程公司机组长、34岁的共产党员彭金成,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勇挑重担。

  随着工程的推进,围堰内的塌方量越来越大,水泵被埋被堵的情况时常发生。为了不让石子打坏水泵涡轮,彭金成等党员干部带头,徒手将泵框内的石子抠出。锋利的铁丝经常将他们的手指剐得鲜血淋淋,但抽水的进度却没有耽误过。

  进入2010年7月份后,受大范围降雨等因素影响,沙河穿越段经历了8次洪峰。施工人员进场、撤场达47次之多。面对困难,项目部全体人员团结在党旗下,实行南北相向并进法进行施工。终于,沙河穿越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实现主体贯通,创造了管道建设史上的一流业绩。

  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领军者

  今年6月底,世界上建设标准最高、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京沪高铁将正式通车运营。这条屡屡创造世界之最的高铁,凝聚着无数共产党员的心血。

  中国高铁需要最好的动车组。打破技术壁垒,共产党员一马当先!“为国家生产最好最快的动车组,这是我们的使命!”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共产党员张雪松,带领工友先后完成高速动车组的项目攻关、技术革新109项,制作工装卡具66套。

  中国高铁需要最可靠的动力来源。面对技术难题,共产党员迎难而上。2010年10月,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项目部党工委决定,京沪高铁先导段中最硬的骨头,由共产党员带头来啃。

  从“补课”到“接轨”,从“追赶”到“超越”,京沪高铁只不过是国家重点工程的缩影。一个个国家重点工程正成为共产党员技术创新能力的练兵场,一批批产业尖兵已经并将继续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脊梁。(记者 赵永平 冉永平 陆娅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