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海阳人忆地雷战:户户有雷人人布雷让鬼子闻风丧胆

2011年06月10日 13:2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海阳人忆地雷战:户户有雷人人布雷让鬼子闻风丧胆
    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左一)、于化虎(中)、孙玉敏建国后,在一起执勤。(资料片 本报记者李钢翻拍)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为防鬼子报复,第一雷放在两村中间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有很多地方使用地雷战术,但是就我们海阳的地雷战最有名。”作为海阳人,(山东)海阳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高京平,一直致力于收集地雷战的一手资料,并将其整理成资料,在博物馆展出。

  1940年2月7日,侵华日军由青威公路侵入海阳行村一带,并很快侵占了海阳县城。在日军侵占海阳之初,海阳人民并不会用地雷杀敌,直到1943年春,用地雷杀敌的经验才传到海阳。

  “用地雷打鬼子,我们是1943年的时候学的。当时,到小纪区开会,会上介绍了别的地方用地雷打鬼子的事,还给村里民兵发了一两个地雷,让我们照着样子造。”曾是当年赵疃民兵爆炸组成员的赵新瑞老英雄,对60多年前的情形仍记忆犹新。

  领到地雷后,民兵们很兴奋,决定先试试地雷的威力。但是,第一次埋雷该埋到什么地方呢?“当时,鬼子很可恶,如果有哪个村的人反抗,他们就会报复,就会到村里抢东西、杀人。”虽然老人已是85岁高龄,但谈起当年鬼子的恶行,还是气得他拿手中的拐棍在地上使劲戳了几下。

  为了避免鬼子到村里报复,民兵们最后决定在两村之间埋雷,让鬼子无法判断到底是哪个村的人埋的雷。1943年5月,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在瑞宇、东村庄之间公路上埋下了两颗地雷,结果一下炸死炸伤了5个从行村出来抢粮的日伪军。正是这次战斗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1943年10月初的一天,赵疃村民兵队长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在村西南埋设绊雷两颗,炸死炸伤伪军5名。文山后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敌人到河崖、寨头、小纪一带扫荡,于化虎等带领村爆炸组,在野虎山埋设两颗地雷,当扫荡的敌人从小纪转回来刚走上野虎山便踏响了一颗地雷,四五个鬼子飞上了天。敌人慌作一团,立即转到前山坡,又踏响了另一颗地雷,又有3个敌人见了阎王。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海阳民兵的抗日斗志,于是村村都搞起了地雷战,其中开展最火的是赵疃、文山后和小滩三个村。

  建国后,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的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就是来自这三个村。

  石雷威力不如铁雷,但可遍地开花

  海阳民兵最早使用的地雷都是铁雷,但由于铁雷缺乏,民兵们只能定期到军区领定量的几颗铁雷与敌人周旋作战。“当时地雷很宝贝,炸一颗少一颗,用起来很仔细。”于化虎的二孙子于树良至今还珍藏着一颗当年他爷爷用过的铁雷。

  从小就听爷爷讲地雷战的故事,于树良俨然已经是个地雷战专家。“电影《地雷战》上关于石雷研制的那段是很写实的。那个老石匠就是我们村的,在他的提示下,我爷爷带着大家研制起了石雷。”

  赵新瑞老人讲,“经过很多次试验后,才终于制成了石雷。石雷的威力肯定不如铁雷,虽然不一定能炸死鬼子,但至少能炸伤他们。”

  “再说,石头到处都是,可以遍地开花,让鬼子防不胜防。”谈起用石雷打鬼子的事,赵新瑞老人一直乐得合不拢嘴,“有一次,我们把打麦场用的砘也变成了大地雷呢,一下子就炸了好几个鬼子。”

  1945年6月份,民兵们发现连续几天,一批扫荡的鬼子会在村口的一棵大树下乘凉,还有几个鬼子坐在树下的砘上。“坐在砘上的那几个鬼子抽的烟会剩下很长一截烟头,这是几个头目啊。”赵新瑞说,“因为一般的鬼子、‘二鬼子’(汉奸)抽烟都不会剩下这么长的烟头啊。”

  于是,民兵们就将那几个鬼子经常坐的砘做成了大石雷。第二天鬼子出来扫荡时,果然又去那儿乘凉,“结果,一下子就炸飞了6个鬼子,而且还真是些头目呢。改革开放后,当年被炸的一位日军的后人还来祭拜过呢。”

  如今战火已经远去,可在赵疃依然处处都是地雷的影子。“有很多石雷被垒成了地堰。”今年已经71岁的原赵疃民兵连长赵绍民,指着一处庄稼地地堰说。在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石块中,有的中间凿有比大拇指粗点的小洞,这就是当年曾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石雷。

  除了石雷,海阳人民还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地雷。许世友在《在胶东反“扫荡”的岁月里》一文中写道:“英雄的海阳民兵,创造出了10多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设雷手段,从简单的铁雷、石雷、绊雷,发展到复杂多变的飞行雷、马尾雷、防潮雷、子母连环雷、慢性自然雷等等;从单一的沿路埋雷发展到村村设下‘地雷宴’,门上挂雷,草堆藏雷,人人布雷,户户有雷。”

  地雷能被动防御,也可以主动进攻

  人人布雷,户户有雷,可地雷不长眼啊,会不会误伤自己人呢?不少人免不了有这样的疑问。“地雷误伤自己人的情况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少。”赵新瑞老英雄说,对付地雷误伤他们有妙招。平时,各个村的爆炸范围有明确的划分,别村的群众和民兵绝不会轻易经过。“而有些地雷,虽然预先埋在那里,但是鬼子不来不挂弦。”

  曾经在胶东直接与民兵地雷战周旋作战的原日军独混第5旅团第12独立警备队的桑岛节郎,在他的回忆录《华北战纪》中就有多处提到地雷战的威力。

  其实,除了被动防御,海阳人民也能利用地雷主动进攻。现在,在海阳就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民兵英雄于化虎“送瓜上门”的真实故事。

  由于日军在地雷战中屡屡败阵,丢魂丧胆。到1944年春天,竟然不敢轻易迈出据点一步。“敌退我进,打狼就要进狼窝。”于化虎和他的队员们决定主动“送瓜上门”。于是就潜伏在鬼子据点外,等待时机。

  终于,一天夜里于化虎终于等到了机会,他将自己满身涂满污泥,带着4颗二三十斤重的地雷,尾随外出归来的日军,混进了日军据点。等日军睡着后,他摸到了据点内的操场上,埋下了地雷。第二天,日军集合出操时,踏响了地雷,一下子炸死炸伤日伪军30多人。

  “像这样的故事,在海阳流传着很多。”于化虎最小的一位孙女,今年25岁的于群,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到海阳市博物馆的参观者,讲述当年的地雷战故事,“希望这些故事能被更多的人熟知。”

  “不见鬼子不挂弦儿”“铁西瓜威力大,炸得鬼子飞上天,炸得汉奸爬呀爬,爬呀爬像王八……”相信电影《地雷战》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台词,会唤起许多人脑海中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骑着洋车的“二鬼子”汉奸、被炸得丑态百出的小鬼子……一个个经典镜头使地雷战的景象在人们的脑海里逐渐定格。但是,历史上地雷战的真容是怎样的,却有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一度有人撰文,称《地雷战》是科幻片,真实的地雷战对日军威胁很小,反而经常误伤自己人等。或许我们能从海阳人口口相传的地雷战故事中,一窥地雷战的真容。(记者 李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