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大学生成国防教育“特殊群体” 热情过高易偏激

2011年06月13日 18:02 来源:中国国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生活方式、收入分配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多样化,城市居民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群体”。根据他们对国防教育的态度,大致可分为“热情型”、“迷茫型”和“冷漠型”三种。因此,要想增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要从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入手,对症下药地开展教育活动。

  深化对“热情型”群体的国防教育

  “热情型”主要是来自大专院校的学生。接受过系统教育和年轻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他们国家安全意识强,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有国才有家”的思想觉悟。如能正确引导,他们会成为国防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但是,由于感性的冲动有时大于理性的思考,他们对军事知识,特别是武器装备的偏好常常重于对国家安全和国防战略的系统了解、对军事热点和战争表象的关注,常常大于对战争规律和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其国防热情有时易于走向偏激。

  因此,对“热情型”群体进行国防教育,不能简单满足于国防意识的提高和军事知识的普及。要贴近基本理论,加强马列主义战争观和其他新理论的学习;要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全局,围绕加快发展的主线,进行系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大国防”意识,把爱国热情引导到学习和本职工作上来,提高他们服务社会和参与国防建设的本领。

  规范对“迷茫型”群体的国防教育

  这一群体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中上层人员和各种职业的“白领”阶层。他们年纪较轻,文化水平较高,思想解放,工作稳定,收入相对较高,社会地位和文化素质决定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一些较深入的思考,并坚持自己的主见。同时,因为他们了解国防知识的信息源不规范,求新求异心理强,使得在国防问题上的认识上,有时容易迷茫和误解。这部分人大多热衷于网上讨论,从网上他们的发言可以发现其认识的偏差:有的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军事外交政策表示不解;有的热衷于思考和讨论一些大而无当的问题,而对正规的国防教育,则往往有排斥心理。

  要提高对这一群体国防教育的效果,首先要规范军事类网站和出版物。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军事网站和综合性网站大都开设有军事频道或栏目。同时,时事类、军事类报刊书籍也大量出版。这些网站和图书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鱼龙混杂的现象。如一些军事网站发布虚假信息和不负责任的言论;有些网站和报刊宣扬狭隘民族主义,或就涉及国家安全、对外交往、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滥发议论、妄加评判。这些内容迎合了喜欢自主思考国防问题者的求异心理,很容易起到误导作用。

  其次,要注重国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一是拓展教育资源,更新教育手段。目前,我们许多国防教育基地的历史资料多,现实资料少,很难直面回答群众在国防方面的一些现实问题和疑惑。因此,展馆、基地等教育资源要着眼新形势、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增加信息量,不断强化教育效果。同时,要把网络、电视等媒体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要搞好重要军事网站的建设,加大正规国防类、军事类报刊的出版发行力度,把他们的“眼球”吸引到主流媒体上来。二是紧扣思想脉搏,更新教育内容。国防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提高军事网站、报刊等的质量,以此加强对他们的正确引导。

  强化对“冷漠型”群体的国防教育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发展迅速,从业人员不断增多,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是,这些企业的特殊性,对国防教育的开展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外资企业的外方管理人员对国防教育漠视、排斥;一些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对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国防教育不理解、不支持、不接受……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了对国防教育的“冷漠型”群体,其主要表现是对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如何使他们由“冷漠”变为“热情”呢?首先要约之以法。要依据《国防教育法》对这些单位的国防教育进行督促和检查,使国防教育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而不是可搞可不搞,可急可缓。其次要抓主体和核心,加强对民营企业主、个体经营者自身的国防教育,通过对这部分人的教育引导,使他们认识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断增强关心国防的责任感。同时,要通过对国防与经济建设的宣传,促使他们认识到,一个巩固的国防是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可靠保障,从而积极接受国防教育。三是要直面特点、因地制宜。在教育活动安排上,要从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要注重打好“机动战”,寻求“缝隙效应”,避免与企业的中心工作发生“撞车”等。

  当然,以上所列三种人群,只是国防教育特殊对象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特殊群体”还会变化。因此,必须强调针对性,因人而异,实事求是,对“特殊群体”进行深入研究,切实增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陈进九 李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