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毛泽东文集》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需要哪些流程?
6月14日,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就此进行“揭秘”。当日,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次在中央外宣办的新闻发布厅作专题发布。
年轻的中直机构
北京市西城区前毛家湾1号,是中央文献研究室所在地。它的前身是“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决定,除继续编辑出版毛泽东的著作外,还要编辑出版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著作。遂于1980年5月,将“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改组为中央文献研究室。
就职能看,中央文献研究室除编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外,还负责编辑研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
这个年轻的正部级中直机构,设9个正局级部门,有214名工作人员,其中超过四成(89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下属单位,有《党的文献》杂志、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等。
由毛泽东开创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丰富的文献。“围绕党的文献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和研究宣传,就形成了党的文献事业。”陈晋说。
中共文献事业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由毛泽东开创——当时,毛泽东在延安主持编辑出版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等文献集。1950年,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了《毛泽东选集》(1-4卷)。
1976年,毛泽东逝世。次年春,“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中央文献研究室取代该办公室后,党的文献事业同样得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重视。
出版1亿多字
陈晋介绍,30多年来,中央文献研究室已编辑、撰写和出版了300多种文献集、研究著作和宣传作品,总计1亿多字,主要有四大系列。
一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集系列及专题文集和文稿,总共有40多种。二是党的历史文献集和当代文献集系列。三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年谱、传记系列。目前除《毛泽东年谱(1949-1976)》和《邓小平传》在编写过程中以外,老一辈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年谱和传记已基本出齐。四是党的文献宣传普及作品系列。包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和党史重大题材影视文献片作品,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画册、画传作品,老一辈革命家手迹选作品、生平业绩展览等。
6个重要环节
《毛泽东文集》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集,是如何编辑的?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陈晋介绍,一般有6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收集文稿;第二个环节,考订版本。即考订文稿真实性,是哪年哪月何地出现,然后判断是不是作者本人的;第三个环节,选稿;第四个环节,整理文稿;第五个环节,对整理的文稿每一篇做一个题解和注释;第六个环节,拟标题。
有个细节,可见编辑过程之精心——陈晋介绍,在编辑《毛泽东著作选读》时,为了给其中一篇文章的一个人名做注释,编者收集整理了5万多字的材料,但最后写到注释里面的,连标点符号加起来才86个字。
可称智库
中央文献研究室对中共以及政府决策起什么作用?“总的来说,党的文献编辑研究工作发挥的作用就是四个字:资政育人。”
陈晋说,所谓资政,就是说要通过总结经验,给党和政府作决策参考。所谓育人,就是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了解党的历史和理论,学习和了解党的现实政策提供基础的文本。
这些文献,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政治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在今天执政理国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央文献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当中发挥思想库和文献库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叫智库。”陈晋说。(记者 陈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