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沈空航空兵某师山谷、远海超低空对抗演练纪实

2011年06月16日 1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沈空航空兵某师山谷、远海超低空对抗演练纪实
中新网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沈阳6月16日电 题:沈空航空兵某师组织山谷、远海低空超低空对抗演练纪实

  作者 王军 田旭辉 岳德沉

  辽东某山区,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炮兵、雷达兵等精兵强将在此齐聚。一场由沈空航空兵某师牵头组织的山谷、远海低空超低空飞行骨干集训和对抗演练拉开了帷幕。

  低空破防——磨砺突袭之刃

  天将破晓,一场攻防角逐在鸭绿江畔上演。

  机场上,8 种不同机型的战机昂首待发。数十公里外,地导、高炮阵地雷达在空中布下天罗地网。

  跑道上,某团参谋长申屠金军带领3架僚机依次滑进跑道。突击编队采用无线电静默出航,飞机与飞机之间完全靠打“哑语”交流。4架飞机呼啸而起,直指预定海域。

  飞机编队在130米高度上改平,飞越80多米高的山包后,顺势下降高度向海岸线抵近。进入海平面瞬间,忽然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减小,无线电罗盘指示摆动,申屠金军根据飞行常识判断,应该是海岸效应引起的。

  弯弯曲曲的海岸线转瞬被甩在身后,海面对飞行员的视觉带来强烈冲击,没有陆地作为参照物,天海线在风挡框上的投影位置较高,让人觉得海面比飞机高。

  申屠金军知道,如果凭感觉操纵飞机,就会下意识地带杆上升高度。尽管出发前做足了功课,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回头观察各号僚机,4 架飞机像被焊在了一个隐形的框架上,密集队形保持得非常稳定。

  申屠金军推着驾驶杆“摁”住机头,严格保持超低空高度,紧贴海面向突击目标飞去,成功躲过“敌”雷达,“敌”目标已隐约凸现在了海面上。

  在距“敌”目标不足1 公里时,他大声下令:“上升高度!”

  “双机跟近建立航线!”

  “攻击!”

  霎时,“敌”阵地一片火海,超低空突袭成功,编队顺利返航。

  这是一次高难课目下的对抗训练。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些高难险训练课目,还是部分单位训练场上的一道“新鲜菜”。

  年初,该师着眼担负的使命任务,明确提出紧贴实战从难从严,在高难险课目对抗演练中摔打锤炼,积极探索积累低空破防、超低空突袭等“克敌制胜”的战法经验。

  该师围绕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采取与课题训练相结合的联训思路,牵头组织了由多兵种、多个防空力量参与的山谷、远海低空超低空飞行骨干集训和对抗演练。他们将导弹、雷达、高炮、通信等兵种训练纳入训练课题,将空地对抗、空空协同、打“低慢小”目标等内容列入训练课程,并与海军巡逻机、海面舰艇和地方搜救力量建立沟通联系,形成应招搜救协同关系,进一步增强了演练的实战性和对抗性。

  集智攻坚——创新组训模式

  避开雷达监视,保持无线电静默,隐蔽突然地突破敌防空体系,这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突防方法。

  外军歼击机和强击机的实战及演习结果表明,出航高度100米时,被地面雷达发现的概率比1000米时降低70%。若地面使用40mm高炮,在1000米高度飞行,飞机被击毁的概率比300米时高17.5 %。由此不难看出,超低空突防对于歼、强击机飞行员执行战斗任务是何等重要。

  然而,随着山谷、远海地空超低空对抗演练的不断深化,一系列飞行难题接踵而至:

  有人提出:“山谷飞行气流湍流很强,山风分布不均匀,飞机在湍流区飞行,会在短时间内失去控制”。

  又有人提出:“远海飞行观察地标范围小,罗盘指示误差大,观察外界过多更可能让飞行员产生错觉……”

  如何才能既保证安全,又达到预期训练目的?

  问题催生思路,思路创新模式。

  针对超低空飞行难度系数高、风险大等特点,统一组织理论授课考试、集中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集体召开教学法和飞行指挥工作研究会,组织飞行员开展以防迷航、防鸟撞、防错觉、防撞山撞地坠海等为重点的技术研究和特情研练。

  针对远海飞行飞行员容易产生错觉、山谷飞行飞行员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等特点,聘请大连疗养院心理专家进行心理教育疏导。

  然而,一批难题刚解决,另一批难题又逐渐凸现——

  此次演练参训人员多,指挥员、长僚机等各类人员飞行特点互不了解,协同关系复杂;参训飞机达8个机种几十架,组训工作很难做到安全有序……

  瞄准弱项订措施,创新手段解难题。

  针对演练人员多、协同关系复杂等特点,他们建起了机场模拟训练视景数据库,通过三维地图清楚地把障碍物的位置标高等数据进行翔实呈现,为航线确定和高度配备提供依据,同时为参训人员密切协同提供针对性模拟训练。

  针对高难险任务重、科目杂等特点,他们采取“两个方向同时展开、两个梯次交叉进入”的组训方法,将参训飞行员分成两个梯次,分两个不同方向同时组织海上和山谷飞行。

  此外,机务人员针对低空超低空飞行特点,加强对飞机动力、操纵、航姿系统等关键要害部位的检查维护。场站针对多个机型同场训练特点,对各类值班人员分别开展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针对不同机种保障特点,采用分片停放,不同滑行路线和合理加油方式,使地面秩序井井有条,确保了每个飞行场次的利用率。

  猛虎插翅——加速战斗力生成

  超低空飞行具有较强的实战意义,但超低空飞行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过去的训练中,曾出现“低空飞行低不下去 ”的尴尬局面。如何才能做到远海飞得出去、超低空飞行高度降得下来?

  该师认为,只有在紧贴实战的环境中摔打锤炼,让飞行人员经受心理、生理和战斗技能上的极限挑战,才能锻造出胆大心细、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敢打必胜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过硬战斗品质。

  一次,进行远海超低空空防,飞行员巩强担负僚机任务,训练一开始就有点发懵——直线飞行长机怎么会带坡度?转弯飞行长机又在下降高度?俯冲时长机往海里“钻”?后来,通过自己的航姿系统仔细判断,才知道这是错觉。

  针对这一现象,巩强举一反三,与战友研究总结出一系列远海超低空飞行的宝贵经验:在编队队形稳定时多参考自己航姿显示来预防错觉;在山谷低空超低空飞行时长机向僚机方向转弯要有预见性,给僚机留有跟队余地,动作要柔和一致;僚机编队同时,30%-40 %的精力要加强对外界地形的观察及自己状态数据的参考等。

  接下来的“钻山沟”飞行和远海超低空飞行中,他们积极克服超低空掠海飞行和低空编队飞行带来的烦躁感,正确处置山谷超低空飞行时强烈的视觉冲击,逐渐突破心理障碍,变得镇定自若。训练结束后,有的飞行员表示:“高度还可以往下降”;有的飞行员拍胸脯:“只要作战任务需要,我可以飞到30米。”

  高难险课目是飞行技术的倍增器,走过了这座独木桥就可以看到桥下别人看不到的风景——飞行员们不仅掌握了海上超低空飞行时太阳带来的影响以及错觉后克服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防止海上超低空鸟撞的方法,明白了遇到船只时应从船头规避而不是船尾的道理;掌握了山谷低空飞行的领航特点和遇风切变时的处置要领;明确了海上和山谷超低空编队飞行的占位和操纵要领等等,有效弥补了许多飞行员飞行理论和经验上的“盲点”。

  某团飞行大队长孙鹏说,经过强训,以前的很多技术难点得以完全克服。他还结合本单位机型,对靶场超低空突防急跃升突击环节改进后,极具战术意义,有效提高了飞机的隐蔽性和战场生存能力。(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