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之际,中央外宣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和培训工作等情况。作为培训中国共产党干部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历来备受中外关注。日前,记者走访了该校有关部门,探密这所“中国最特别的学校”。
梯队式的后备人才培养
中央党校坐落在北京西郊大有庄100号。刻有校名的巨石、宽阔的大门、肃立的哨兵显示了这里的庄严肃穆,而每年大量的省部级、厅局级官员到此学习,更让这所学校显得不同寻常。
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晨练,7点半吃早饭,8点半上课。中午短暂休息后,下午2点半上课,晚上7点半还有讲座。不允许带秘书乘座驾,外出必须请假获得同意,晚上11点前必须回宿舍。……这就是省部级、厅局级官员在中央党校的学习生活,短则两个月,长则一年。
中央党校还设有4个分校:中直机关分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国资委分校、部队分部。这几个分校主要面向副局级以及处级党员领导干部。4个分校所属办学点共有70多个,大部分在北京,少数在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
位于北京昌平区东三旗的商务部培训中心,距离大有庄100号约30公里,就是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借用的教学点之一。国家机关分校每年在这里开设两期“青干班”,专门培养国家机关的优秀青年干部。青干班的招生门槛非常严:必须是重点机关、重点岗位的实职正处长,年龄40周岁以下。
据中央党校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自1977年复校以来,已有6万多名各级干部从中央党校结业。
解决“道和论”,不是“技和巧”
“以前觉得经典离我们很远,学习让我重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产生了兴趣。”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第9期青干班学员、审计署境外审计司一处处长刘瑛表示。而在国家宗教局工作的弋杨看来,几个月的学习不仅解决了“根本问题”,也解决了“感性问题”。“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是历史书里的符号,感受不深,受党校学习触动,五一期间我从瑞金到长汀走了一趟,很快理解了那个时代和那些精神。”弋杨说。
“党校学习主要是解决‘道和论’,而不是‘技和巧”,不一定去解决每个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但是会在思想上影响你。”国家机关分校教务处处长马小兰表示。所谓的“道和论”就是方法、理论,此外还有党性修养。
中国共产党素来重视理论学习、党性锻炼。2000年,中央发了10号文件重申党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近年来,中央党校提出着重培养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的教改方向,逐步形成了中央党校教学的独特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干部培训越来越重视国际化。比如基本教材里有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课程设置上,有一个品牌课程叫“当代世界报告”,每周请一些党政机关的负责人、知名学者对当代世界问题作报告;科研中也会设置和当代世界有关的重大课题。
对外开放力度正在加大
中央党校校长一职历来由中共高层领导执掌。这里汇集了最能影响当下以及未来中国政治的人士。并且,作为重要智库之一,中央党校也是执政党思想的策源地之一。
很多人还记得,1977年,那场决定了日后中国发展走向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就是从中央党校开始的。改革开放以后,几次大的思想解放,都和中央党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许多中共的理论创新出自中央党校,像人们熟悉的“和平崛起”最先发声于此。
从十四大起,中共中央形成了党代会前到中央党校吹风的惯例。此外,中央党校的研究团队也在不断为决策者提供参考。直报中央的专项调研报告和政治局集体授课,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2002年至今,中央党校学者就有7位承担了6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的任务。
陈宝生表示,作为一个智囊,一个思想库,中央党校目前已和世界上30多个国家的大学、智库、学术研究机构建立联系。“中央党校的对外开放力度正在加大。中国共产党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完全可以和世界上任何愿意和我们交往的人交往。”陈宝生说。(记者 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