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7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日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表示,面对西方媒体消极片面的报道,中国必须学会向世界说明自己,不能指望中国道路可以不言自明。
傅莹称,本月底,中国和德国将在柏林举行范围最广的政治会议,这在中德之间是史无前例的。德国处处长及他的团队觉察到,德国媒体的片面报道达到了少见的强度。尽管如此,他们将满怀信心地筹备政府磋商,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对话有助于减少偏见。
傅莹表示,在好几个事件上针对中国非常不公正的报道让很多一直致力于推动双边关系的人感到痛心,有些傲慢的指责也损伤西方媒体在中国的形象。
“许多欧洲国家目前身陷困境,应当反思如何改进。”傅莹称,中国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是个后来者。我们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走过了别国上世纪的发展道路,尝试着保持发展速度不出现大的滑坡,同时避免国际冲突和国内动荡。在改革开放30年后,稳定和富裕终于重回中国。但改革之路仍很长。邓小平曾讲过,中国的改革就像“摸着石头过河”。然而中国只能往够大、够稳的石头上迈每一步。
与此同时,中国人的期望增长很快。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努力在满足民众期望的同时,避免踏上摇晃的石头,从而危及国家的稳定。这正是当前五年规划的目标,而这已经是第12个五年规划了。这项审慎的政策不仅为中国创造了新的机会,也为像德国这样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创造了机会。过去一年,中德贸易额将近1000亿欧元,占到整个中欧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傅莹说,对于中德双方政府而言,重要的是坐在一起并共同考虑如何更紧密地合作。两国各十多位部长将在联邦总理女士和中国国务院总理主持下面对面会谈。讨论的议题既有传统的合作领域,也有电动汽车、医疗改革等新领域。我们期待本次磋商取得成功。
“两国关系中当然也有问题,我认为,这并非源于根本利益不同。”傅莹强调,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双方间太缺乏了解和互信,这恐怕是一个冷战后遗症。冷战期间,西方无法与前苏联建立互信,因为互视对方为敌人。但是,今天的中欧关系已完全不同以往,是利益交融的战略伙伴,在很多领域的合作不断密切。但在德国总有一些人要退回老思维里去。其实,今天早已不再是谁打败谁的问题,甚至经济上都不是这样,而是如何合作。在此背景下,双方应该接受彼此的差异,应当按照自己的速度走自己的路,通过多种方式相互受益。
傅莹表示,自己也思考过媒体消极片面报道中国的原因。有一个原因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长期以来与西方隔绝,由此产生的信息鸿沟从未真正克服过,西方对中国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和陈腔滥调依旧是滋生偏见的温床。中国也必须学会向世界说明自己,不能指望中国道路可以不言自明。这并不容易,太长时间以来,我们只和自己打交道,而且学得比希望的要慢。但在这方面,下一代人将比这一代人强很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