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气象台台长:我国暴雨预报准确率为20%

2011年07月03日 01:4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国暴雨预报准确率为20%”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称该概率比发达国家略低;昨日预报中的降雨位置南移

  本报讯 (记者金煜)昨日,一场预报中的大雨再次和北京“擦身而过”,只在南部地区下了小雨。市气象台解释,雷雨发生的天气状况随时在变化,预报是一个逐步更正的过程。目前我国对于暴雨的预报准确率为20%,比发达国家略低。

  “降雨的确发生了,但位置南移”

  前日清晨,一场中雨“袭击”京城,最大降雨量达到55毫米。市气象台曾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并预计前日夜间可能会出现较大降水。前日下午,市气象台发现雨带发生东移,调整了预报,称降雨将推迟到昨日白天发生。但昨日,大雨再次未如期而至。

  市气象台台长乔林解释,昨日预计的降雨的确发生了,但位置出现了南移,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和天津南部均发生了较强降雨,但相对北京偏南了一些。北京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小雨,降水很弱。

  乔林称,夏天的雷雨降雨是一个随时变化的过程,变数较多,因此夏季雷雨预报也是一个逐步更正、调整的过程。因为成因不同,相比冬天的大风天,夏季的雷雨天预报难度较高。目前对于是否会降雨,我国的预报准确率为80%;而对于暴雨的预报,准确率为20%,比发达国家略低。

  降雨具体情况需看临近天气预报

  昨日,市气象台已经根据最新资料,多次调整此前的预报,把雨量往下调。乔林表示,市民从报纸上读到的前一天做出的天气预报,可以作为参考,可了解是否会下雨。但对于下雨的具体时段、强度大小,最好通过当天的临近天气预报获得,更为准确。

  目前北京正处于汛期,市气象台提醒公众多注意临近的短期天气预报,还可通过短信预警等方式得到最新的天气情况,“对流天气已过,今明两日基本是晴到多云天气。”

  新京报:大雨预报不准不能不了了之

  □韩涵(媒体人)

  国外气象界有句名言:当你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你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

  7月1日早晨,北京市气象台分别发布雷电预警信号和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当天中午气象台又继续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这些预警最后相继解除。市民质疑:三次预警为何都不准?对此,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接受采访,详解了预警发布的过程,并表示,虽然有些降水时段比预报得有所提前或推迟,但近期预报服务总体还是不错的(据7月2日《北京晚报》)。

  一天三次天气预警,弄得人心惶惶,结果却是虚惊一场,也难怪市民会抱怨和质疑。不过,我们倒可以给气象部门一点宽容,毕竟由于现代科技的局限,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气象预报的百分百精准,如果天气预报失准是非人为因素导致的,没必要苛责。实际上,防范天灾,就应该付出审慎的代价,预测不准是必然有的机率,谨慎一点,绝非什么坏事,怕就怕在天灾面前盲目乐观,粉饰太平。

  不过,这并不是说,大雨预报不准,可以不了了之。失准的气象预报会给社会发出错误的“指令”,必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成本,如何把这种损失和成本降到最低,当有善后措施。失准的气象预报,给市民生活带来困扰,甚至激发民怨,如何纾解民众的不满,也应有积极作为。

  如今,气象预报失准早已不是小概率事件,但相应的善后却总不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之一,失准的气象预报放出来容易,收回去难。“收回去”,即事后气象部门的预报纠正,这样的纠正不仅要及时,更要做到广为人知,尽可能让更少的市民被误导。

  然而,除电台、电视台等传统渠道外,市民看不到气象部门对失准预报的纠正,我们的手机上收不到预警取消的短信,室外的电子显示屏上,不见类似的信息,信息传递迅速的微博,也没有为气象部门所用,及时告知市民气象预警的重大变更。

  之二,气象预报失准,气象部门总是千方百计淡化,不喜与公众沟通。7月1日的预警失误,之所以气象部门会回应,并非其主动为之,而是媒体找上门的。

  事实上,每次预报失准,气象部门很少会进行专门的新闻发布,向市民说明情况。不详细予以说明,预报失准是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错误,叫人如何判断呢?

  即使是技术限制导致预报不准,但失误就是失误,它对社会的伤害已造成,面对民众的怨气,得有人站出来承担道义的责任。向市民郑重道个歉,请求理解和原谅,这样的要求应该不过分吧。

  气象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环,当恪守起码的责任伦理,我想以一句国外气象界的名言,期勉我们的气象工作者:当你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你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