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萨7月8日电 题:从“京漂”到“藏遨”:在世界屋脊体验藏汉交融
中新社记者 石岩
“等忙过这阵子,我准备写一篇《从‘京漂’到‘藏遨’》的文章,与大家分享我的入藏历程。”37岁的江云边和中新社记者聊着,边慢悠悠喝着青稞啤酒。
两个月前,江云还是北京一家报社的编辑,同时也是“资历”达7年的“京漂”。现在,他坐在拉萨北郊一幢朋友的房子里,谋划着自己西藏“家庭旅馆”的蓝图。“我已经准备好在这里定居了,”江云说,“在这里,我能真正找回自己。”
在此之前,江云曾以旅行者身份四度进藏,“每次都比上次更离不开这里。”江云说,“西藏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在这里能真正体会到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和那种难得一见的澄澈。”
促成江云决心入藏定居的,还有他对西藏人文环境的喜爱“在北京紧张的节奏下,我是盲目和忙乱的。在西藏,我能以从容的心境去学感兴趣的东西,做感兴趣的事。”谈及“家庭旅馆”计划,江云表示“有信心能办好”,“而且,通过办旅馆能广交朋友,陪他们在西藏转,分享自己的经历。”
8月份,江云将与女友在拉萨完婚。江云说:“她家在宁夏,来这边应该比较适应,到时我们一起开夫妻店。”
相较于江云的深思熟虑,29岁女孩王馨的入藏似乎含有更多激情。2009年8月,随团来藏旅游的王馨“一下子便被这边壮美的风光折服了”,尽管高原反应较重,但西藏的美丽深深烙入这位“京漂”女孩的脑海,同时,“在人文方面,待得越久越感觉自己懂得少,越想和这里的人深入交流。”
2010年初,得知一家网站驻西藏办事处招聘的消息,还在“京漂”的王馨“感觉圆梦的时候到了”,毫不迟疑地应聘并于当年3月重回西藏,做好了扎根的准备。在王馨眼中,“西藏的变化日新月异,拉萨的很多基础设施已经与内地一样,有商场可以逛,有酒吧可以泡,网购也和北京一样,就是稍微慢一两天而已。”
与江云、王馨不同,促成北京女孩张艳娇进藏的是一段恋情。2004年,26岁的张艳娇遇到了小她4岁的康巴男孩齐美巴丹,两人坠入爱河,并于当年结婚。张艳娇来到拉萨,并更名“卓玛”。入藏7年,卓玛发现自己“越来越爱这个地方了”。
拥有北京户口的卓玛并非“京漂”,可她却认为“在那种现代化大都市里,我其实一直在‘漂着’。”她说,“忙碌的生活让你来不及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来不及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在西藏,张弛有度的节奏让你有时间去品味自己的生活,这正是我想要的。”
卓玛与丈夫在拉萨八廓街开了一家藏族饰品店,通过小店“交了不少五湖四海的朋友,听了不少新奇的故事”。闲暇时,俩人便去西藏各地畅游,还曾冲击过珠峰5700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