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从0到163亿元的飞越——60年来西藏工业发展综述

2011年07月11日 10:53 来源:西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旧西藏是没有任何现代意义上的工业企业的,仅有的民族手工业设施也极为简陋,生产规模小,产量十分有限。十三世达赖执政时期曾兴办了一个小型军械厂和一个小型铸币厂,但不久就处于倒闭或半倒闭状态。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优势矿产业、建材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为支柱的包括电力、农畜产品加工业、饮食品加工制造等工业为主的富有西藏特色的工业生产体系。

  见证:从0到163亿元的飞越

  西藏和平解放前,第二产业产值几乎是“零”,到2010年突破163亿元,西藏第二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3年,修建了第一座现代工厂——拉萨地毯厂,1955年,重新修建660千瓦的夺底电站。土门煤矿、班戈湖硼砂矿、纳金电厂等厂矿相继建立开工。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硼砂、煤炭、水泥、电力等工业得到发展,机械、农具、食品加工等加工业以及轻纺工业开始建设。拉萨榨油厂、拉萨面粉厂、林芝毛纺厂、西藏火柴厂以及那曲、昌都、日喀则三地的皮革厂等基础工业得到发展。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这时西藏80多个以当地原料为主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品已投入市场,为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发展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1978年,西藏和全国一道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自治区确立了以电力、矿业、轻纺、民族手工业四大支柱为重点,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先后建起了日喀则塘河电厂、山南沃卡电厂、献多电站、羊八井地热电厂等基础工业设施,为西藏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81年至1989年国家拨款2340多万元,用于西藏民族手工业扩建、新建厂房、技术改造、人才培训等,使民族手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989年,西藏民族手工业产值达到4070万元。

  1994年以来,自治区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生产,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西藏个体手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一、二、三产年均增速分别为4.4%、17.2%、13.4%,200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从“三一二”到“三二一”的转变。

  201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39亿元,比2009年增长13.5%,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达到68亿元、163亿元、275亿元,分别增长3.3%、14.8%、12.6%。

  骄傲:民族工业风光无限

  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这些产品享誉国内外正是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秉承历史、充分融入现代科技发展大潮、加快发展传统藏医药的证明。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传统藏药生产厂家,目前该厂已有15个品种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等13个品种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有8个品种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现在,该厂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区)建立了办事处,同时,在俄罗斯和蒙古进行藏药销售,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

  “展雪域风采,树雪域形象,创雪域品牌”是阿里金哈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强势发展的真实写照。作为自治区政府大力扶持的农牧业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该公司以海拔4500米的高原精品羊绒为原料,加工生产高端羊绒、羊毛产品。现已有西藏阿里、拉萨、北京、石家庄四个国内专卖店,日本、西欧等数个国外贸易伙伴。

  在离拉萨不远的尼木县吞巴乡,世世代代缭绕着藏香的味道。千百年来,吞巴乡群众依靠独特的藏香制作工艺和配方生产出闻名遐迩的尼木藏香。今天,吞巴乡已经成为藏香生产专业乡,有生产藏香专业户220户,用于研磨原料的水磨274座。下一步,他们还将发挥这项优势,使尼木藏香通过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延伸藏香产业链。

  奔腾的雅鲁藏布江横穿日喀则地区仁布县,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原料,是传统的玉器产地。日喀则地区仁布玉器有限责任公司抓住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发了具有藏民族文化特色的近百种玉雕产品,已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日喀则地区行署确定为西藏最具价值的艺术收藏品和旅游纪念品,年产值达750万元。

  在雪域高原上大放异彩的民族工业,回顾过去,精髓得到传承;把握现在,创新得到体现;展望未来,相信西藏民族工业的光芒会射向更广阔的天地。

  奋进:“天路”车轮滚滚向前

  “此水只应天上有。”这是2007年四川媒体对西藏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生产的5100冰川矿泉水走向内地市场的报道。当年,西藏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和国内知名的物流企业——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联盟。中铁快运将承担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所有采购和销售的物流任务,并担任其在铁路系统的经销总代理。目前,5100矿泉水作为动车组专用产品,已经打开了全国市场,具备了年产30万吨的生产能力。

  天堑变通途。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多种特色产品开始走出高原,瞄准内地更广阔的市场,如今,在北京、成都等地的多家大型超市都随处可见产自西藏当地的牛肉干、速溶酥油茶等特色产品的身影,具有西藏特色的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从拉萨啤酒到5100冰川矿泉水,从高争水泥到甘露藏药,从圣鹿植物油到江孜地毯,越来越多的西藏品牌正被区内外广大消费者所熟知。

  对于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藏医药业,近年来,西藏将其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完善现代化的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和藏药生产体系,使藏药生产走上标准化、科学化轨道,年产值超过3亿元。目前,奇正消痛贴、诺迪康胶囊等藏药已顺利进入美国、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西藏企业研究开发的“生物寡糖项目”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脑利钠肽”已通过临床前评审;“虫草头孢胶囊”产品开发已全面展开;运用低温萃取技术开发的“红景天”系列化妆品已进入国内10多个省市,实现产值近4000万元。 本报记者 黄志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