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大众日报:愿“详尽公开”成为公车改革号角

2011年07月13日 16:14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11日,审计署公布了其自身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这是继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文物局、教育部、中科院后第6个公布“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也是公布内容最详尽的一次,告知了公众“三公”经费到底用在了哪些地方,如购车4辆,花费115万元,公务用车206辆,平均每车运行维护花费5万余元。(7月12日《京华时报》)

  据报道,审计署公布的“三公”经费情况表反映了审计署(含署本级、18个派出机构和7个直属事业单位,下同)所有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的财政拨款支出情况。引人关注的是,这次审计署公开了其公务车编制和实有数:206辆,这在中央部门中开了先河。其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几乎是因公出国(境)费和公务接待费两项之和,达到1229.65万元。

  审计署公布的“三公”经费情况,内容详尽,值得称赞。但目睹审计署公开的“三公”经费情况,也很让人为之感慨。这感慨之一是:审计署一个单位的公务车咋这么多?达到了206辆,这些公务车每天的用途是什么?都是谁在使用?一个部委有必要要这么多的公务车吗?感慨之二是:一辆公务车平均每年运行维护费达到5万元,抵得上一个中等收入者一年的工资收入,实在是有点“烧钱”。

  公车改革已说了很多年,但如今,不仅没有实质性“进展”,反而公车的数量和耗费还在年年递增,这的确让人纠结,也让人深感公车改革之难。那么,公车改革的阻力究竟在哪里?想必就在观念上的滞后和政策上的“瞻前顾后”。比如,在观念上,有的人还把拥有和使用公务车当作一种待遇,喜欢占公务车的“便宜”;在政策上,由于尚未有全国性的操作标准,大家都在互相观望,不愿打头炮,尤其是舍不得既得利益,让公车改革工作始终未能“破冰”。

  汽车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品,甚至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比如,一辆公务车一年的运行维护费就达5万元,一个单位拥有200多辆就是1000多万元,如果所有单位的公车消耗都算上,其耗资之巨可以想见。庞大的公车消费,实在是让公共财政难以承受。作为国家机关,到底该配发多少辆公车?是按照部门配,还是按照人头配?还是按照职务配备?究竟有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标准?从审计署公布的数字上看,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几乎是因公出国(境)费和公务接待费两项之和,达到1229.65万元,可见全国“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公车太多,且在不停地在“烧钱”。

  由此看来,遏制“三公”经费增长,首先必须拿公车“开刀”,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再不改革,“三公”经费不仅降不下来,反而还会大幅增长。况且,如果连公务车改革都不能大刀阔斧地果断采取措施,其他改革势必更难启动。为此笔者建议,国家应当尽快出台公车改革方案,制定公车配置的“国标”,从中央部委开始,自上而下,强力推进。只要下决心、出政策、定标准、严管理、强监督,公车数量大幅缩减下不应是难事。(舒心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