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华每日电讯:审查无力 科研经费易变“糊涂账”

2011年07月14日 14:1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用“无精力”和“没有理由去监管”来回应公众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情况质疑,正是导致科研经费成为“糊涂账”的原因所在

  针对候选院士段振豪研究员被指“用科研经费供情妇花销”一事,段振豪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与成果转化处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伍法权主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研究所对该事件正在慎重处理,但从实际操作层面看,由于科研经费目前实行的是“课题负责制”,经费的管理和调配主要由课题负责人负责,研究所没有精力、也不可能审查每笔科研经费都花在了哪儿。(7月13日《中国青年报》)

  中科院有关机构的回应,让人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抱有希望。但从其回应看,又让人对调查结果不乐观。没精力、也不可能审查每笔科研经费的去向,或许是实际情况,但这恰恰制造了科研经费可能被挪用的空间。

  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实行“课题负责制”,是为了保证科研活动的自主权,保障科研活动顺利开展。并不意味着这笔钱就归项目负责人所有,也不能成为没有监管的“糊涂账”,可以随意支取、挥霍浪费。科研经费来自公共财政,花的是纳税人的公款。国家科研投入逐年提高,目的是为了推进科研项目多出成果,为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绝不能为科研之外的行为,甚至替贪污腐败埋单。如果科研经费成了“糊涂账”,不仅导致科研经费用不到刀刃上,而且严重违反相关法规和学术道德,甚至涉嫌犯罪。对此,科研管理机构怎样以一句“没有精力”而回避监督责任呢?

  对科研经费实行“课题负责制”,并不意味着对经费管理的放松和监督的削弱。相反,这种机制更是一种支出责任的体现,其责任主体就是课题小组。其上级主管部门,则承担项目审查和监管责任。

  也许因为科研机构没有专业的审计监督人才,确实没有精力去监管科研经费的使用,但并不能因此让科研经费成为“糊涂账”。其实,对于科研机构而言,内部的审查监督必不可少,经费使用的公开透明,更是有效的办法。同时,还应建立科研经费的监管责任机制,邀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经费使用进行审计。现在,中央部门包括中科院在内,财政预算公开已经是大势所趋。连“三公”支出都要公开了,科研经费投入和详细的使用情况,更应该在公开之列。

  因此,用“无精力”和“没有理由去监管”来回应公众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情况质疑,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这可能正是导致科研经费成为“糊涂账”的原因所在。(许朝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