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5日电 题:公共设施建设应安全至上
中新社记者 王永志
7月,中国公共设施建设领域警钟频频敲响。
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上行自动扶梯发生故障,导致1人死亡,28名乘客受伤。
7月10日,深圳地铁4号线上行扶梯运行突停逆行,造成4人受伤。
7月10日至13日,京沪高铁4天之内连发三次故障,导致部分列车无法正常运行。尽管这些故障不致影响安全,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坦承“对运行秩序影响较大”。
7月14日,福建南平市武夷山公馆斜拉大桥将近50米左右的桥梁突然向下断裂坍塌,桥上一辆旅游大巴在事故中坠落,迄今已造成1人死亡,22人受伤。
就在15日凌晨,杭州钱江三桥辅桥主桥面右侧车道部分桥面突然塌落,一辆重型半挂车从桥面坠落,又将下闸道砸塌,司机跳车受伤,侥幸逃生。
这也许不是全部,但已足够触目惊心。
谁都不能否认,中国近年来公共设施建设狂飙突进,成就傲人。仅以桥梁为例,在世界桥梁跨径前十大工程中,中国已建桥梁占一半以上。有专家称,中国已由建桥大国迈入建桥强国之列,随着新型耐久性能优越材料的出现,中国桥梁工程的寿命有望超过150年。日本桥梁专家伊藤学甚至说,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可是,出事的武夷山公馆斜拉大桥、钱江三桥辅桥均是上世纪90年代末建成通车,使用时间都不及专家预测150年寿命的十分之一。虽然事故原因待查,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失察”,应在原因之中。
至于电梯事故多发,业内人士称,质监部门监管乏力,劣质电梯召回制度不彰,重罚和巨额索赔的后续行动未启,亦是其中一个原因。
京沪高铁曾惊艳全球,但运行半月多,固然有雷电等多种原因“作祟”,导致故障时有发生,虽未酿安全事故,却也提醒运营部门不可大意。毕竟老天爷“恩威并施”,并不看人的眼色行事,而所有这些都是施工者和运营方应未雨绸缪的。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快马加鞭。但是,公共设施建设事关千家万户安危,应牢牢把安全至上放在第一考量,而不是不顾安全,不尊重科学而去赶工期,追求政绩工程。
在这点上,河北省省委书记张云川近日表示,将坚决取消“决战90天”、“大干快上”等“冒进”标语口号,工程建设必须尊重科学规律。显然,这值得公共设施建设管理者借镜。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公共设施建设自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中的一部分,在事故频发的当下,尤应加力补强。